扛重责、挑重担,苏州市资源规划系统全力服务经济社会跑出加速度
打好组合拳助企纾困解难
□苏报记者 王安琪
稳住经济大盘是当下的关键词。目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保障项目顺利落地、助力企业排忧解难等工作需要按下快进键。
万仞高山,始足于稳。今年以来,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全力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以创新务实的实际行动,助力苏州稳经济增长、保市场主体。
保障项目落地有力度
全市资源规划系统始终牢牢牵住重大项目这个刺激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秉持应保尽保的工作原则与工作方式,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模式继续赋能升级。
太仓创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医学影像系统和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设备的制造。太仓创睿项目自今年2月成交以来,按照成交即发证、拿地即开工、竣工即登记的AAA模式进行项目推进。时逢2月中旬苏州发生局部疫情,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服务专班左手抓疫情防控,右手抓企业服务,主动下沉企业送政策、送服务上门,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红色代办服务;与企业精准对接,办理相关证照前提供材料清单及注意事项,在遇到需多部门协调的事项时则实行一天一更新进度,凝心聚力为企业纾困解难。
据介绍,全市资源规划系统为了保障重点项目落地,优化组织协调机制,持续实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调度会制度和保障专员制度,压实工作责任,及时会诊疑难问题;搭建重大项目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对项目实行从规划选址到落地实施的全链跟踪保障服务,确保涉土环节无缝衔接、一抓到底;探索创新保障服务手段,开通容缺受理等技术服务,缩短程序性工作时间,提升服务效率;推广苏州慧选址自助选址服务系统,依托详实准确的国土空间数据资源和数据分析能力,量身定制项目选址查询功能,帮助用地单位科学选址。
产业用地转型有精度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要实现高水平资源要素保障,进行产业用地更新必不可少。苏州市资源规划部门通过综合整治旧工业区、处置闲置土地、腾笼换鸟等措施,积极盘活存量土地,破解资源瓶颈,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支撑。今年初,我市出台苏十条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创新更新政策,引导存量工业用地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盘活利用存量土地2.91万亩,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2.56万亩,提前超额完成省自然资源厅下达给我市的年度目标任务。
苏州工业园区原虹光精密改造更新项目,就通过改造+新建的模式,全新打造出高效利用、高端品质、高度集聚的新兴产业园区,吸引优质企业跟进投资预计达6亿元,亩均税收更是由原来的15万元提高到100万元以上,土地利用率提升200%。整个项目实现医疗器械及智能制造产业集聚,打造完成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个产业用地更新亿元产业园。项目不仅植入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研发职能,还营造出更丰富的产业生态。从聚能到赋能,以软实力加持硬发展,项目以企业及员工为不同的服务维度,配备智能化食堂、一站式商务中心等,满足高端入驻人才对生活及空间的追求;构建数字化智慧运营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灵活贴心的全流程载体服务。
除了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国资回购更新型典型项目,张家港一个村级联合开发型项目同样值得关注。张家港锦阳工业园通过腾退原制砖厂,统一规划建设高标准厂房,配建工业邻里中心,大大提高土地承载能力。工业园内合理利用建筑面积,全方位营造高品质生产、办公空间。厂房设计以自由分割为特点,具有通用性、配套性、集约性等特性,所有厂房及办公空间均可用于出租,为中小工业企业集聚发展和外来工业投资项目提供发展平台。配建的工业邻里中心共6层,建筑面积约7200平方米,把原来企业需要承建的一些配套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造、集中管理,既保障了企业需求,也节约了工业用地规模。
服务市场主体有温度
在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的同时,登记、审批等服务也在为城市新一轮发展埋好伏笔。苏州继续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常态化提供交房(验、地)即发证服务,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群众拿房即领证;在疫情期间积极倡导能线上、不线下,通过苏易登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一网通办等途径,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全面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苏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为吴中集团等多家实体企业办理融资贷款抵押登记近千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开展轨道交通1号线登记前置业务,助力轨道交通资产盘活和权益性融资工作;积极回应复工复产企业对房地产交易、不动产登记业务的需求,开通绿色通道,免收小微企业登记费,及时纾解企业急难愁盼。
此外,苏州还不断创新灵活运用政策工具箱,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按照同市同标要求,苏州统一规范、流程、材料等,推进高标准厂房按幢(层)登记,今年上半年,全市资源规划系统共为68家企业办理了按幢(层)登记118笔,按幢登记后企业办理抵押41笔,有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蓄能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