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张波黄亮董捷肖瑶周悦磊
从古城高空东眺,高耸的楼群隐约在天际线上挑起一道人形脊梁。
在金鸡湖西畔,东方之门犹如一双巨足巍巍跨立,守望着这片热土。
人与足,正是园区城市形态的大写意、创业天堂的苏州码
28年成长成材,非凡人塑造非凡城。
从8平方公里启动区,到80平方公里合作区,再到278平方公里建成区,苏州工业园区用0.0029%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近0.29%的GDP,约1.84%的进出口总额,万元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19.6%。
28年引才育才,非凡城成就非凡人。
目前,园区汇聚起强大的人才梯队,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50万人,集聚各类领军人才近3000人,外国高端人才1600余人、约占全省六分之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
园区人始终保持知重负重的胆气、攻坚克难的勇气、勇争一流的锐气,以变应变,和时间赛跑,以实干奋进,把发展油门踩下去、速度提上去,不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大道之行,阔无垠;大道如砥,行无疆。园区人,创业者。在他们身上,园区精神于传承中鲜活体现,园区经验于不断创新中生动诠释。
一把手履职日记与干部教育口袋书
园区管委会干部很忙,一把手们更忙。
今年初,园区建立领导干部履职日记、周晒、轮播机制。抓好每一天、干好每件事。一把手们每天要记履职日记,并通过内网晒、外网播,给干部作示范,请群众来监督。
一份履职案,十分用心干。一本口袋书,服务更专注。
7月29日,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四个一流建设系列专题培训班集中开班式上,一套绿、蓝、紫色系装帧的口袋书令人眼前一亮。
这是园区创新推出的以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内容的通识教育特色教材。小小口袋书把191门课程、超1000个知识点浓缩进300余张学习导图,成为随时可翻阅的掌上宝典,帮助干部打通产业知识的任督二脉。
从履职日记激励担当作为,到口袋书助力充电蓄能,见证的是园区人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不凡作为。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园区,它的成长历程中从来没有容易二字。面对百年变局加世纪疫情的严峻环境,园区人更是加压奋进,彰显了前所未有的韧劲。
从羽绒服换到短袖衫
在园区疫情防控最为严峻的100多个日夜里,上下一心,众志成城。11天实现重点涉疫企业从管控到有序复工复产;12天实现涉疫小区从封控管理到陆续解封;31.7万辆次货运车辆实现保畅通行;120多万居民生活工作常安无虞;5月底,园区制造业PMI指数就调头向上重回临界点以上。
从屏幕前走进会场内
在引才项目频受挑战的半年时间内,招商团队步履不停,申报各级人才计划项目636项,增长93%;苏州创业周园区分会场签约项目370个,列全市第一;平均每月开展招商云接洽超百场,线上辅导领军申报超200个,上半年招引科技项目493个。
从试验田迈向高产田
8月30日,省政府发布江苏自贸试验区首批十佳制度创新案例,苏州自贸片区的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空运直通港快速通关、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助力贸易便利化4个案例入选。对标一流,探路、引领、突围,苏州自贸片区设立3年来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60余项,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从中受益。
再次走到发展的十字路口,经开区+高新区+自贸区的园区再迎时代之问:高原既成,如何再塑高峰?答案可以有很多,干事成事关键还在人。
8月13日,园区年轻干部工作推进会上,3位年轻干部代表分别从3位导师代表手中接过了结对纪念物一张1994年园区开发建设启动仪式的工作证、一份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体制改革的批示文件复印件、一顶承载着园区招商工作回忆的棒球帽。
可别小看这些小物件。工作证,代表着园区事业发端的邮戳章;批示文件,意味着土地用地省计划单列的许可证;棒球帽,象征着园区各项事业谋于著、成于细的三棱镜。它们串联起园区从建起来到立起来,再到跑起来的成长历史,更浓缩着园区人创新创业历程中不懈的奋斗精神。
时间有界,刻骨铭心。嘱托无声,力重千钧。
这是值得珍视的结对纪念物,更是需要弘扬的精神法宝。牢记国之大者,锚定更高目标,努力打造带动苏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范例、引领全国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战略标杆、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战略力量,园区事业在一代代的薪火传承中接力有人、持续向前。
专业、敬业,还精于业
现代大道,自建成通车起就车流不断,但20多年来路面平整如初。
究其原因,源于道路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树木生长和车流增加的情况,对每一棵行道树的品种选配、深度间隔、土壤类型做了科学设计,以确保路平车稳,达到设计寿命。
道路建设要求之严,折射的是园区人专业敬业精业的独特素养。
专业事必须依赖专业人。作为中新两国政府之间的旗舰合作项目,出生非一般决定着使命非一般。投身园区建设的人没有退路和余地,出招必须高招,抬脚必须跑赢。
园区人更需敬业。28年赶路赶考,为答好时代答卷,夙兴夜寐,分秒必争;日月往复,代代相传,成为这片土地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园区人还精于业。按照50年不落后的超前理念,从概念规划到总规、详规、专项规划,一套规划体系涉及300多个专项规划,不定期回头看、往前看,管了28年;三分之一用地作为产业发展空间,三分之一用地作为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和生活空间,三分之一用地作为蓝绿生态空间,建设初期明确的这组空间比例,28年一丝不苟、与时俱进。
从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到金鸡湖商务区,从高贸区到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严谨的规划格局之下,造就了园区生产、生活、生态的相宜相契。
从大市政与小地块衔接到建筑裙房立体绿化设计,从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到十通一平智慧新基建发展模式,空间精细化塑造,促成了园区各功能组团之间的肌理之精、秩序之美。
独特素养不仅刻在城市日新月异的表盘上,更熔铸在园区人的血脉灵魂中:
每年有超4万名本科生涌入园区,且数量逐年增长;93.8万就业人口,平均年龄仅32.3岁,朝气蓬勃是他们身上的闪光标签。
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6万人,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550人,他们是园区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坚实支撑,开拓创新是他们奋发拼搏的本色。
园区外籍常住人口达1.2万人,占全市一半;海归人才近1.3万人,占全市五分之一;园区已成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园区管委会机关干部基本都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近年来重点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招揽人才,新进人员中,三分之一以上具有海外工作和学习背景
以园区科技人才招商团队为例,其成员全部具备理工科学习背景和研发、投资等工作经历。谈合作,对得上眼、聊得上话;说事情,应得下来、办得成事。近3年来,这支招商尖兵已招引、助推科技企业上市超30家。
人与城,双向奔赴,互造非凡。
但剖其根本,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还是人。发自内心的园区情,长期训练的专业功,迎难而上的拼搏劲,淡泊名利的平常心,是园区干部、人才的特质。这支高素养、有担当、能成事的队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园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杨帆说。
敢拼敢抢勇争世界一流
金鸡湖畔,热浪竞涌。
第十四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园区分会场内,众多嘉宾驻足于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主题展馆前,感受一区两中心落地园区一年多来,园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跃升的态势,以及由此形成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一区两中心,三大国家级平台落户园区,绝非偶然
抬眼望,园区委派专人赴国家部委、相关专业机构跟班锻炼,深入学习国家战略规划和科创规划,为一区两中心建设出谋划策;
出门学,园区干部长年深入研究美国硅谷、法国索菲亚、日本筑波、韩国大德、新加坡裕廊等地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园区实际,探寻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实现路径;
练内功,持续紧抓一区两中心各项建设工作,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在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应用场景落地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是园区锚定的下一个目标。敢想敢拼的园区人用生动实践例证,在争创世界一流的道路上,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改革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园区精神,历久弥新。
没有机场,借力起飞。
保税区内,车来车往,这里是虚拟空港。全国首创空运直通港快速通关模式,拓展实体机场航空货运功能的基础上升级服务平台,优化通关服务,通过卡车航班将实体机场的货站功能延伸至苏州工业园区。货物物流时效较原有模式提速6小时以上,节约物流成本15%至25%。
没有港口,无中生有。
吴淞江畔,汽笛悠扬,这里是苏州园区港。作为江苏规模最大的内河港码头,这个虚拟海港相当于把海港搬到了家门口,去年共完成水运集装箱吞吐量53770标箱,助力园区3000多家外贸企业登轮出海。仅运费就可降低5%,走起货来省时省力又省心。苏州三星电子家电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长谭美芳由衷点赞。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8月9日,园区党工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省委、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态度坚决、句句铿锵:园区作为全市发展的重要板块,必须担起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决不满足于底线,全力追求高线,以更大力度的进,确保全年更高质量的稳,为全市发展大局多挑担子、多做贡献。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明将察之,其效在人。
锚定四个一流主攻方向,奋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园区人的谦逊之姿、攀高之志、恒久之力、担当之格,必将在实践中不断砥砺闪亮,代代相传。而出新出彩者,是那颗永远进取的不老初心,延续着人与城共赴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