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 琼
9月20日,“农行杯”首届江苏“百佳家庭农场”“十佳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发布活动在南京举行,南京市浦口区邵贤豹家庭农场等100家家庭农场被评为2022年江苏省“百佳家庭农场”,常州市新北区新农家庭农场联盟服务中心等10家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入选“十佳家庭农场服务联盟”。
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经营为基本经营单元,从事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经营方式。“小农场”如何带动农业大发展?从入选名单的农场中可以一窥究竟。
——运用新技术,拓展新路径。苏州市吴中区许函芳家庭农场运用嫁接技术改良培育新品种,通过在白玉枇杷树上嫁接早黄枇杷树枝条,提升枇杷成熟期、改善果型大小;不使用除草剂,通过将农场修剪下来的枇杷树枝叶等农业废弃物加水、加菌种发酵,制成有机肥,提升枇杷品质;运用物联网技术,精准管控枇杷生长过程,提早枇杷上市时间,延长采摘上市期,农场产出的枇杷售价也从原来的每斤25元左右逐步提高到了50元左右,部分精品溢价率达300%。
“我们正在探索枇杷产业的延伸发展方式,走多元化、品牌化的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农场主许函芳介绍,通过与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他们先后开发了枇杷果干、枇杷花茶、枇杷果酒、枇杷露、枇杷蜜等枇杷系列产品,最大化获取枇杷产业的高端利润。许函芳还自掏腰包发起组建服务家庭农场的众联家庭农场发展联盟,为15家家庭农场开展生草栽培和生物多样性技术指导,协助4家家庭农场开展数字农场建设。
——绿色生态,向质量要效益。仪征市铜山镇铜山村靓月家庭农场农场主薛勇2011年开始在本村流转土地规模种植水稻小麦,种植面积最高峰达到3300亩,可是到年底一算账,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虽然没亏本,但也没怎么赢利。
“种得多不如种得精。”经一番学习、调研后,薛勇成立家庭农场,多方学习取经,改种优质稻米,引入新技术新设备,“现在消费者对于粮食安全很注重,我们通过互联网、农场协会等接到的订单,大部分都要求是有机稻米。”薛勇说,今年农场正在申请有机水稻认证,“农场使用物理杀虫和有机肥,进行稻鸭共作,在保证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同时,减少了种植成本。”
——运用新媒体,创新销售模式。为运用新技术解决“靠天吃饭”难题,南京市浦口区邵贤豹家庭农场农场主邵贤豹,邀请南京农业大学博导现场指导,并结合农业农村部门提出的农业科技意见,改种新品种甜瓜西州蜜25号。“通过试种,这一品种表现出了优异的抗病性和稳产高产的特点,市场销路一路走高。”今年,邵贤豹开通了微店,通过网上销售西甜瓜2万公斤,收入达15万元。
早在2013年,我省农业农村部门即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经过近10年的发展,全省家庭农场总量已突破17万家,家庭农场成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产业兴旺的着力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田。
“首批获选的‘百佳家庭农场’‘十佳家庭农场服务联盟’,符合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要求,践行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方向,在全省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许善平表示,近年来,我省优化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评定条件,突出“最佳规模效益”导向,采取限额推荐、逐级审核、择优评定、动态管理的办法,构建了省市县三级示范联评制度,累计培育各级示范家庭农场超过1.9万家,其中省级示范达到2855家。
为引导家庭农场强化成本核算、提高记账效率,2021年,我省为家庭农场“量身定做”了电子记账软件——家庭农场随手记App,目前记账用户已经超过2万家。今年6月,家庭农场随手记App被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在全国推广。
针对家庭农场普遍面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还不充分、附属配套用地需求难以满足、资金来源渠道不够畅通、人才较匮乏、闯市场抗风险能力较低等难题,我省引导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构建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全省现有各级各类家庭农场服务联盟近200个。对于家庭农场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难题,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支持省农村改革试验区重点围绕强化家庭农场在粮食稳产保供方面的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农药零差价集中配供、水稻收入保险试点、“小田变大田”、种粮家庭农场养老保险补贴政策等一批制度性成果得到转化推广,粮食类家庭农场附属(配套)设施用地多元化集约化供给机制、土地租金合理形成机制、家庭农场综合保险等改革试验正在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