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发展至今,可以说已经相当成熟了,人们不再追求单一的性能或配置,反而衍生出了其他方面的需求。或许你会经常听到“电量焦虑”,但在手机厂商的推动下,电池容量不断提升,充电功率目前也已经高达200W,手机的续航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近年来,手机行业衍生出了一个新的词“内存焦虑”,顾名思义就是用户手机的储存空间出现了不足的情况。
在如今的手机市场中,大部分手机基本都是128GB起步,当然还有256GB可选,而旗舰机更是提供了最高512GB可选。对比过去的16GB、32GB、64GB,手机的内存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而这本质上反映的正式用户对于内存的需求变化。去年iPhone13系列摒弃了深受用户诟病的64GB版本,将全系的起售版本内存提升至128GB。然而,更令人意外的的是,iPhone13Pro与iPhone13ProMax更是将最高内存提升至1TB,乃至今年的iPhone14Pro系列也是如此。
1TB的概念,在PC端或许比较常见,但放在手机上,无疑令人产生质疑。在笔者看来,对于多数用户而言,256GB其实是足够使用的。以笔者256GB的iPhone13为例,前前后后安装完80多款APP之后,并且使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存还剩下接近一半之多。当然,如果说需要用到手机工作,例如长期储存微信文件之类的,那么可能需要升级到512GB,但预计任然足够使用。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有所谓的“内存焦虑”?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系统占据的内存自然也会越来越大。笔者的iPhone13已经更新至iOS16版本,其中iOS占据了9.19GB的内存,而系统其他数据则占据了10.98GB,总共高达20GB的系统数据,这对于手机内存来说,属实是不小的负担了。
另外,我们也知道,现如今各大应用软件的安装包也越来越大,安装之后还需要缓存内部的数据。尤其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微信,除去聊天记录与朋友圈缓存外,所使用的小程序也占据了不小的内存。如果没有定期进行清理的话,长此以往,微信占据的手机内存自然是越来越大,最终出现内存不足的情况。
从用户层面来说,手机提供的丰富功能,驱动用户更依赖手机,使用频率不断上升。这也就意味着,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手机缓存或产出的数据也在增多。以影像为例,短视频的冲击下,激发了用户对于图片或视频的创作欲望。用户的每一次拍摄与分享,都在消耗手机的内存,对于128GB或256GB的手机来说,显然是不够用的。
笔者以为,功能与体验导向下的大内存需求,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目前,除了iPhone外,安卓厂商的旗舰手机也在逐步提供1TB内存版本的手机,而512GB也满满下放至中端机。例如:近期iQOONEO6SE推出了12+512GB版本,并且售价控制在3000元以内。或许现在1TB看似距离我们比较遥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128GB乃至256GB将于曾经的64GB一样,逐渐被淘汰。因此,1TB目前还不是刚需,但距离它成为刚需的那一天,其实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