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顾星欣
文明程度,彰显社会发展的底色和亮色。十年来,在“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精彩画卷上,“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
赵亚夫、王继才等一批时代楷模相继涌现,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成为全国示范样板,文明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位……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公民文化素养、文化自信达到新的高度,文化强省建设跃上新台阶。
坚定举旗帜——
理想根基更加牢固
文明之花愈发灿烂
“马庄有三宝,乐团、香包、婆媳好。”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村史系列展馆里,讲解员自豪地讲述这座村庄的蝶变故事。文化立村、文化兴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经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从80万把笤帚“扫”出国家卫生城市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张家港综合展示馆内,一幅幅图片讲述这段不平凡的历程,展示这座城市如何将文明基因嵌入城市肌理。
马庄和张家港,一南一北,正是江苏“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生动缩影。江苏共有13个设区市、16个县(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
放眼新时代的江苏大地,遍地绽放的文明之花成为亮丽风景。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为全省人民奋进新时代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一项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突出价值引领,从“爱、敬、诚、善”入手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道德讲堂”、“八礼四仪”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童”字系列美育活动等影响广泛。
一个个典型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更是有形的正能量。江苏积极培育选树各类先进典型,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典型示范群体,“人民楷模”王继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他们的崇高事迹引领人们前行。
一座座遍布全省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在办实事解难题中暖人心聚民心。
一处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江苏大地上孕育的革命精神广为弘扬。全省32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13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和重要纪念日,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激发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只有理想信念的根基更加牢固,精神文明的花朵才能更加灿烂。江苏高举思想旗帜,让更深沉、更持久的文明力量浸润江苏大地,照亮江苏人的精神家园。
以新思想培根铸魂。“习语晨读”、“理论飞燕”、追梦学堂、“偶”来讲、“五微必至”微宣贯……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聚人心的宣讲遍地开花,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入千家万户,“播”到车间地头,“走”进人们心坎。
深化理论研究阐释。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及16家研究基地,组织系列重大理论研究和研讨活动,推出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社科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连续6年位居各省区市第一。
奋力兴文化——
激活文化创新创造
丰富百姓精神生活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衡量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尺。十年来,江苏丰硕的文化成果,成为百姓美好生活的精神滋养。
这个金秋,我省原创锡剧《烛光在前》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这是继话剧《枫树林》、淮剧《小镇》、苏剧《国鼎魂》之后,江苏连续第四次获得文华大奖。
长篇小说《黄雀记》获茅盾文学奖,话剧《雨花台》、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还有电影《守岛人》、电视剧《人世间》、昆剧《瞿秋白》《梅兰芳·当年梅郎》……江苏文艺百花园中,一批有筋骨、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深受群众喜爱。
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电影院遍布各地,江苏公共文化服务质效稳步提升,家门口的“文化圈”让越来越多百姓受益。江苏在全国率先建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全省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总数均居全国前列,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组组不断攀升的数字,更是见证着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30亿元增加到去年的5800亿元左右,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二。去年,全省共有影院1140家、银幕7225块,电影票房收入全国第二。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新型业态势能充足……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焕发出新气象、新生机。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江苏持续激活文化创新创造,丰富百姓精神生活。
打造“书香江苏”品牌,让群众在书香中品味文化之美、汲取精神力量。去年,全省居民综合阅读率90.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63个百分点。江苏大地书香四溢,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持续打造紫金文化艺术节、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紫金合唱节等“紫金”系列文化品牌,扬子江作家周、扬子江诗会、扬子江网络文学周等“扬子江”系列文学品牌,持续开展戏曲名作高校巡演、大学生戏剧展演……群众身边品牌文化活动不断,精神家园更加多彩。
贯穿全年的送戏、送书、送展览到基层,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仅“送文化”,更有“种文化”。“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工作,鼓励更多群众走近文艺、亲近艺术,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
文旅融合,共赴“诗与远方”。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创成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2个,涌现出“夜之金陵”“姑苏八点半”等品牌,南京、苏州等六地获评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旅游民宿……不断发展的文旅融合新业态持续赋能百姓美好生活。
自信展形象——
运河长江标识闪亮
江苏故事谱写华章
秋高气爽,扬州三湾之畔,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游人如织,在这座人气十足的“文化地标”中,感受千年运河的文化魅力;南京幕府山下,游客们登上“长江传奇”号游轮,感受江风吹拂,观大江东去,看“夜之金陵”流光溢彩的滨江美景。
大江奔涌、运河流淌。作为大运河、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江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谋划、全力推进——
制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1+1+6+11”规划体系,出台全国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地方性法规,成立全国首只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发行全国首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债券,创办全国首个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举办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等重大活动……一系列举措助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成为全国示范样板。出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推进方案,举办长江文化节,建设长江文化研究基地,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走在前列。
在中华文脉守护传承上形成更多江苏标志性成果,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是江苏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赓续传承、弘扬光大。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对江苏历史文献典籍进行全方位梳理,规划3000册的《江苏文库》已出版近千册。江苏文脉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同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脉绵延、底蕴深厚。江苏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顺山集遗址距今8000多年,是江苏省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此外还有兴化蒋庄、徐州土山二号墓、张家港黄泗浦、隋炀帝墓等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省启动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旨在深入揭示江苏地域文明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和独特地位。
传播久远、香远益清。吴韵汉风是江苏文化的独特禀赋,江南文脉论坛、汉文化论坛的开展,彰显古老江苏的时代魅力;苏州“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南京“世界文学之都”、扬州淮安“世界美食之都”,彰显江苏特色文化魅力。在国际舞台上,江苏故事有了更多传播载体和表达形式,《运之河》《鉴真东渡》《拉贝日记》等多部原创歌剧赴海外巡演,走出一条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
又踏层峰望眼开。江苏以文明成果凝聚全社会昂扬向上精气神,在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中,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的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