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 琼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本期《党代表热议》邀请盐城市委书记徐缨、泗阳县委书记马伟、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3位代表,共同探讨如何按照二十大报告擘画的生态蓝图走好新时代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请结合盐城实际,谈谈认识和体会。
徐缨:二十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不仅回应了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丰富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盐城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自信。新起点、再启航,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这一“破题之钥”,竞逐新赛道、勇当排头兵,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助力江苏未来发展、彰显盐城特色优势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让“环境美”的色彩在盐阜大地更加绚丽,为践行“两山”理念贡献更多盐城实践。
记者:作为“国家生态县”,泗阳近年来正在全力打造“千里运河最美县”,有哪些举措?
马伟:泗阳的“最美”其实是两个层次,其中的“最”包含“乡村业态最美、产业循环最畅、城市品质最佳、生态环境最优”等多个方面,而“美”则是泗阳最朴素的幸福追求和最生动的发展注脚。近年来,我们推进生态环境“12345”计划,其中“1”就是科学编制《生态文明建设六年行动计划》一个总揽;“2”就是加快建成印染中心、喷涂中心两大“绿岛”;“3”就是全面推动生态绿城、文化韵城、低碳新城三个城市建设;“4”就是深入开展治水、治气、治土、治废“四治”工程;“5”就是持续推进城市景观湿地等“五大湿地”建设。
记者:去年底,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首批生态农场。在生态农场建设方面,戴庄主要有哪些实践?
赵亚夫:为了把分散的农户更好地组织起来,2006年,我们成立了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带着农民干、实现农民富”的同时,致力于推广生态农业、保护自然环境,走绿色发展道路。
结合戴庄的自然条件,合作社倡导不施化肥种绿肥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要是在春天来到戴庄,就能看到一片近3000亩的紫云英花海,这是我们精选的化学肥料替代品。通过推广醋糟堆肥、紫云英绿肥和稻鸭共作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戴庄的化肥年施用量从亩均160斤降至零,粮食亩产量从600斤增至1000斤,亩均纯收入从1500元提高至3000元左右。
记者: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盐城践行“两山”理念有哪些好经验?
徐缨:近年来,我们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始终把绿色低碳作为发展导向、实践路径,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创成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盐碱荒滩变成林海绿洲,造林总量全省第一;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率、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三个全省最优”;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好风景带来好“钱景”,世界遗产地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全景世遗”逐步显现。
生态高颜值变成盐城的经济高价值,新能源产业每年保持20%以上增速,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省26.4%,绿色能源使用比例接近七成,是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
记者: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泗阳有哪些举措?
马伟:近年来,泗阳立足“江苏生态大公园”定位,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传统工业向绿色工业转变,我们对“两高”项目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循环改造、绿色示范创建等专项行动,积极推动能源消费方式变革,省级绿色工厂实现“零”的突破;二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我们依托泗阳空气新鲜、土壤洁净、水源清澈等独特优势,全力打造“223”农业特色产业矩阵,拥有4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县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过70%,被评为中国绿色食品之都、江苏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三是传统旅游业向生态旅游业转变,我们加快农村旅游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高标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部署实施特色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基础设施配套等重点工程,生态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戴庄的生态农业发展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哪些变化?
赵亚夫:在戴庄种水稻,零化肥、零农药、零除草剂,我们坚持了16年,曾经低产的丘陵地区如今已经长出了高产有机稻,农民们不再为施肥洒药烦恼。现在,通过推广生物多样性农业技术,田里实现了良性生态循环,土壤地力也得到了提升。随着一系列生态农业新技术的实施,戴庄的生态系统发生显著变化,山顶育林、山腰栽果、山脚种粮,形成了水、稻、菜、草、畜于一体的农业生态系统。据调查,夏季戴庄村的稻田中发现动物物种10纲31目130种,比邻村稻田高出6.4倍。
记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盐城在建设生态文明上将如何持续发力?
徐缨:盐城将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统领,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绿色生态之城。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探索“为鸟留食”的“生态+农业”模式,推广湿地修复蓝色碳汇贷、碳配额保险等“金融+生态”创新试点,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落实“双碳”目标,建设绿色制造之城。推动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打造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制造体系。推进行业发展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加快数字赋能绿色转型,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双化协同”产业生态。
致力赋能未来,建设绿色能源之城。建设LNG储备基地,加快推进风电全产业链布局和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探索“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开发。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
坚持生态惠民,建设绿色宜居之城。加快建设新城、改造老城,一体谋划推进公园、绿地、绿道等配套建设,持续提升人居品质,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记者:在新征程上,泗阳如何将生态环境优、幸福指数高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马伟: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统筹发力:一是全力以赴治污优生态,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突出抓好成子湖、大运河、古黄河等重点区域水岸修复保护;二是持之以恒降耗促转型,构建链上企业“高标准入”与“低效腾退”双向机制,加快“2+3”主导优势产业节能降耗和绿色改造,积极探索分布式、高消纳能源供应体系;三是多措并举护绿保共享,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城市清洁行动成果,有序扩增一批城市生态公园和街头绿地,积极引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水绿城市之韵与幸福生活之美相得益彰。
记者:如今,生态农业已成为“戴庄经验”的重要内容。接下来,将怎么继续走好生物多样性农业发展道路?
赵亚夫:土地是农业载体,只向土地索取的模式不可持久。我们坚持选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品种,走生物多样性农业发展道路。在向土地要粮食的同时,还要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利用,修复被破坏了的农业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结构,重新恢复有健康生命力的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出优质安全的生态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进而确保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