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祝 洁
秋高气爽,海风轻拂。10月19日,射阳黄沙港镇不少渔民趁着天气晴好,把刚打捞的羊毛虾晾晒在家门口的道场上。48岁的陈学虎正检查渔船性能,修补渔网,两天后他将再次出海。
出海打鱼,是这里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方式。30岁出头时,陈学虎就当上了船长,以舟楫为家。七八年前,伏季休渔政策刚推行的时候,陈学虎和其他渔民犯了愁:“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不能出海,钱从哪来?”
让陈学虎没想到的是,这些年来,伏季休渔让海洋生态得到修复,捕捞量也随之上升。“鱼多了、虾蟹多了,只有让大海得到充分的休养,才能捕到更多的鱼。我一琢磨,原来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啊!”陈学虎笑道。
现在的生活,陈学虎过去“想都不敢想”。从小木船到钢壳渔船,再到安装了卫星导航、通信系统,即便在海上,他和船员们也能收听天气预报和预警通知。靠海吃海,更要“养海”。为了将“生态饭碗”端得更稳,给子孙后代留下“绿色银行”,他使用的渔网孔隙越来越大。现在,他年收入30多万元,全家住进了敞亮的楼房,开上了私家车。
黄沙港镇上,“陈学虎”们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小镇充分做好“海”与“渔”两篇文章,总投入30亿元、占地4.5平方公里的“泊心黄沙港”渔港文旅综合体拔地而起。前不久,这座“让心灵放假的渔港小镇”加快了文旅全域化发展步伐——总投入61亿的渔港二期开工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末成为江苏第一、全国一流的现代智慧渔港、绿色休闲渔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要以此为遵循,努力弹奏好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奏曲。”黄沙港镇党委书记常敏告诉记者,接下来,该镇将进一步放大“世遗湿地、水绿之都”的生态品牌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绿色发展之路,高标准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海滨小镇。
常敏说,在推进渔港经济融合发展的同时,黄沙港镇将进一步加强海洋、海涂保护,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全面落实湾滩长制管理要求,维护海洋资源,彻底消除入海排污、“三无”渔船停泊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