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赋能积极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加快打造高水平产业创新集群
苏州:一座制造业大市的坚守与创新
□苏报记者 陆晓华
数字或许是枯燥的,但对于苏州这个中国经济发展优等生而言,却是发展成色与韧性的强有力印证。
2021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达2.27万亿元,十年接近翻一番;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2万亿元,十年年均增速4.8%。
今年1至9月,苏州全市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21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比1至8月提高1.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增速比1至8月提高0.9个百分点。
在苏州,制造业被视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坚守实体实业是苏州人骨子里的执着。
苏州,对制造业的重要性始终保持清醒认识,正通过建设产业创新集群,把苏州产业的长板拉得更长、把规模做得更大、把竞争力提得更优、与本地经济结合得更紧,推动苏州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再一次跃升。
坚守实体经济筑牢经济底盘
航空航天工业被认为是工业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去年,张家港落户了一个商业火箭项目天兵科技,最为对方看中的,是当地的产业配套能力,能够在半径15公里内解决90%的配套,成本可以下降30%。
这样的故事,是苏州制造业发达的一个精彩演绎。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工业经济已形成产业规模大、行业门类全、创新能力强、产业布局优、智造水平高、民营活力足、营商环境好等特点和优势。
苏州现已拥有工业企业超16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1.2万家,涵盖35个工业大类、171个中类和505个小类。苏州工业体系较为完备,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强,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内很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连接点。
这意味着,苏州既能生产车辆、笔记本电脑、数控机床这样的大块头、高科技产品,也能生产羽绒服、螺丝钉这样的小体格、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
从顶天立地大企业,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苏州始终致力打造更高质量的企业梯队。目前苏州拥有3家世界500强企业;26家企业上榜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恒力位居榜单首位。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1家、省专精特新企业(产品)398家,均居全省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贡献了5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为苏州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活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目前,苏州拥有民营企业超74.9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户数的90.3%,民营经济注册资本已突破4.76万亿元。
坚守实业,换来的是苏州工业经济总量的持续跃升。十年来,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跨过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台阶,年均增长4.9%,规模稳居全国前三。
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很大程度反映出了工业发展质量。2021年,苏州工业增加值达9963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7%,其中制造业增加值9653亿元,占全国比重3.1%。2021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2.5%,位居全省第一。
坚守实业,不断筑牢苏州经济发展底盘。
推动数字化改造迈向制造强市
走进莱克电气电机生产车间,照明未开,看似黑乎乎一片,8条全自动生产线却在24小时作业,零件被机械臂一个个抓取送上流水线。产线间的过道,物流机器人熟练地将原材料和配件送至指定点位,智能扫地机器人则负责车间清洁。在车间监控屏幕上,除了相关生产数据,还有车间内PM2.5、噪声以及能耗的实时数据。
这便是莱克电气的黑灯工厂,是苏州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的一个集中缩影。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是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重要抓手。
苏州拥有4万多亿元的工业底盘,对推动数字化改造的需求非常迫切;同时海量企业、多元行业等基础条件,也为数字化改造搭建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苏州计划用三年时间(2021年-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今年正在推进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10897个,涉及企业839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372家。
苏州,深刻认识到,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制造业又大又强的重要举措。
在苏州,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形成了一系列独具苏州特色的做法和经验。
围绕企业缺方案,不敢转缺技术,不会转缺数据,不能转缺资金,不愿转等难题,苏州通过免费诊断、技术输出、平台赋能、贴息奖补等举措,积极营造全流程服务生态,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
比如,苏州通过实施免费诊断服务,引入电子五所、北自所、上海自仪院、用友等优秀服务商,帮助企业把脉问诊。累计参与诊断企业2560家,带动技改投入500多亿元。搭建智造服务超市,为企业提供高端培训、供需合作、产融对接等一站式服务。推出菜单式云上服务,为企业提供应用案例和团队指导,已促成一大批企业开展相关合作。
从灯塔工厂到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领军服务机构,苏州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试点示范的引领作用,率先应用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在减少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合格率、节能减排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看得见、可实现的技术路线。
苏州,正积极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
创新赋能打造产业创新集群
从新年第一会的总动员令,到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产业一集群一方案,再到16个细分优势领域出台针对性政策当下,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已成为苏州最鲜明的标识。
产业是苏州最大的优势和长板,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集群是推动创新的组织形态。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苏州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
苏州制造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不少领域形成集群化形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冶金、纺织、轻工、化工六大行业中,规模超万亿元的有2个,生物医药、新型显示、机器人及数控机床等细分领域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保持领先。生物医药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纳米新材料集群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型显示领域集聚规上企业超过200家,拥有龙腾光电、维信诺、三星显示、友达光电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从原材料到面板、模组,再到整机、设备的完整产业链。
在苏州,科技支撑正加速产业转型的步伐。苏州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12年居全省首位,在2021年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五。2021年,苏州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91%,其中,苏州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776.5亿元,全市有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达54.4%。
人才是第一资源。苏州,全力打响人到苏州必有为品牌,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342.8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33.8万人。
苏州着眼高端引领,以人才高峰引领创新高峰,正向效应凸显。苏州顶尖人才团队和重大创新团队的引进扶持,带动集聚了干勇、周成虎、郝跃、蒋华良、吴一戎等27个院士团队,361名国家特聘专家,推进苏州的创新水平不断攀高。
苏州突出产才融合,以领军集群做强创新集群。苏州选才用才紧紧围绕产业,聚焦四大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需求,以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集聚人才,抢占产业制高点。苏州在生物医药领域就集聚了202位国家级人才、6万多名产业创新人才。
从产业集群到产业创新集群,目的就是以创新集群为抓手,带动知识和技术、产业融通,推动苏州的产业集群向更高形态转变,推动苏州产业经济向创新经济跃升、产业大市向创新强市迈进,全力打造全国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