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凤凰山下的黄山栾树。
王建龙摄
山东青岛市南区林荫路。
路鹏宇摄
行道树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市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选择树种、规划布局、种植管护等各个环节都应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建议,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近段时间,有读者来信反映,个别地方仍然存在引进不适宜当地环境的树种、频繁更换行道树、乱砍滥伐已成材树木等现象。对此,一些读者和专家表示,在城市绿化中应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尊重科学规律、结合地方特色,集思广益,让行道树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种植行道树不能“无心插柳”
近期,江苏盐城市读者李超来信反映,当地曾选用香樟树作为行道树种,但盐城地处苏北,一旦碰上干旱或寒冻,香樟树就很难存活。“那年接连碰上秋季干旱、冬季寒流,旱、冷交加,不少香樟树都枯死了。”李超说,“后来改种银杏树,比较适合这里的气候环境,银杏树长得不错,尤其是秋季,金黄的树叶特别漂亮,市民们都很喜欢。”
有读者反映,一些地方在种植、养护行道树时方案不够科学,造成不小的“绿化浪费”。四川苍溪县读者肖洪江所在的街道最初选择塔松作为行道树,但没过几年,路边的塔松老枝松散、小枝下垂,于是换成了高大挺拔的杨树。可是杨树栽下去后长势不好,又换成了梧桐。没想到,梧桐落叶多,又准备换成榕树、银杏。“前期没有科学论证,后期没有精心管护,行道树栽了换、换了栽,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始终没有长大成材的行道树,城市观感不太好。”肖洪江说。
“行道树的种植不仅要考虑树木生长情况,还要结合城市人居环境,科学地对树木进行修剪和管护。”山东潍坊市读者何悦东说,比如在道路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范围内种植较高行道树会形成视觉盲区,造成行车安全隐患;在土壤结构不适合大型树种生长的地段,行道树根系发育受阻,长大后会“头重脚轻”,容易造成倒伏;行道树树种过于单一,加上化学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病虫害频发。
行道树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许多市民都对行道树的种植、管护提出意见建议。贵州贵阳市网友罗女士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反映,自家附近的行道树被修剪得光秃秃,缺乏生机,影响市容。上海嘉定区网友马先生觉得附近路上行道树种植太少,一到夏天,在路上行走,缺乏阴凉,十分炎热。“行道树从种植到管护,都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决策,也要充分考虑民众的意见,更好满足市民居住和出行需求,提升幸福感。”马先生说。
还有读者来信反映,不少城市都选择杨树、梧桐等相同的植物作为行道树,城市景观高度趋同,“基本没啥分别”。“行道树千篇一律,没有地方特色,也体现不出当地的生态文化特点。”四川泸县读者江枫说,其实地方的乡土树种都有许多故事,是当地历史文化传承的有机载体,“有关部门选择行道树时应注重倾听群众的声音,多选择那些能体现地方特色、能传承历史文化记忆的树种。”
城市绿化应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如何协调保护行道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云南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分院院长王军说起一段往事。2013年,昆明市西坝路决定改扩建,涉及大大小小11项工程,其中就准备移除大量行道树。“西坝路路北的行道树较多,还有几株生长年限较长、长势良好的蓝桉,当时已长到约4层楼高。周边居民听说要把树移走,纷纷提意见。”王军说,园林部门为此专门举办了行道树移植方案听证会。结果,多数代表不支持大规模移植行道树的方案,希望在保护现有行道树的前提下合理扩建西坝路,争取双赢。
听证会后,园林部门采纳了群众代表的意见,重新设计了西坝路改扩建方案,采取工程措施、调整道路线形,尽可能保留这些承载群众记忆的行道树。改扩建后的西坝路不但路面宽阔平坦,而且两旁行道树长势旺盛,周边居民交口称赞。
“城市绿化中的科学决策集中体现在编制规划时能否充分尊重科学规律。”浙江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村镇建设办副主任蔡果夫表示,有关部门在编制绿化规划时应与国土空间其他种类的规划相衔接,尽量叠加到同级国土空间规划的一张图上来,实现“多规合一”。带位置上报、带图斑下达绿化任务,将规划绿化空间明确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中并上图入库。同时,按照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理念,合理确定规划范围、绿化目标任务,用“精雕细琢”取代“粗枝大叶”,既要满足生态、经济、景观的要求,也要满足健康、安全、宜居的需求。
“鼓励市民参与城市绿化建设项目的决策,不仅是民主决策的具体体现,更让市民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增强绿化意识和经营城市意识,为加快城市绿化步伐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许泽玮看来,城市绿化的群众基础越好,越能提升决策效率和效果。
广东汕头市读者何慧林来信建议拓宽民主决策渠道,体现城市治理温度。“除了电话、短信、网络等意见征集外,有关部门还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等面对面交流,最大范围吸收合理意见建议,完善管理思路。尤其是涉及历史文化街区、重要景观道路、移植数量较大的项目,更应在充分征集市民意见的基础上调整优化方案,切忌走过场、做样子。”何慧林说,“尤其是对可能引发争议的条款、决定要慎之又慎。”
许泽玮认为,除了专家和市民,还应鼓励更多元的市场主体参与到行道树的种植、管护过程中,市场促绿、市场兴绿。“具体而言,在行道树相关工程项目的招标过程中,注重吸纳先进技术力量,重点考察技术水平水准,提高绿化规划质量和建设水平。在规划设计上,则应体现以树为主、灌花草相随、和谐搭配的原则,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段,体现设计创新。”许泽玮说,还可以广泛开展绿地认养活动,对投资绿地建设或管理的,可拥有一定年限的绿地命名权和广告使用权;吸引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道路两旁的绿化带甚至小公园,提高街道绿地管理质量。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还需制度保障
江西上栗县滨河南路曾引进栽种了一批名贵树种,可是疏于管护,成活率并不理想。针对这种状况,上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启动联席会议机制,召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居民代表,广泛听取意见。
“我们听取了各方意见,建立完善了相关制度,从源头加强行道树管护和城市绿化管理。”上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柳振金说,“联席会议机制及时制止、纠正城市绿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大限度保护好城市绿地,确保城市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品质积极向好。”在联席会议机制督促下,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去枯留活”,补种一批便于管护的乡土树种,还顺势打造数个“口袋公园”和休闲绿地,为市民提供了更多舒适的活动场所。
制度建设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有力保障。“各地需制定配套的地方法律和行政规章,为依法治绿提供法律依据。”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胜军建议,在完善立法的基础上,各地应健全城市园林绿化行政执法机构,配齐执法人员,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维护城市“绿线”,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占用绿地或毁坏行道树。
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江苏南京市出台《“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加强绿化方案审查,规范审查内容和工作流程,提升绿化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节约性、实用性。据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绿化管理处处长臧廷亮介绍,南京市所有园林绿化工程都有一道“绿色图章”审查程序,每一棵行道树的树种、大小、高度、位置、距离等都是审查的重要内容,根据规范需要严格审核。“比如新栽的行道树,要求胸径不超过15厘米,而补植的行道树胸径最大不超过20厘米。这些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都须严格执行和落实。”臧廷亮说。
为了让一线园林绿化工作人员作业时有据可依,四川眉山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编制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手册》。手册涵盖了绿地内植物的整形修剪、松土除草、补植更新等内容,绿地保洁、附属设施的管理等也纳入其中。“手册编制时非常注重实操性,让工作人员一看就知道应该怎么做,这有效提高了眉山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眉山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绿化科技科科长陈涛说。手册末尾还附有城市园林养护月历、草坪养护管理月历、城市园林树木整形修剪工作月历等,以表格形式列出每个月需要做的工作,让园林绿化工人工作有标准可依。
“监督管理机制在制度建设中也必不可少,各地应该强化责任追究,及时制止纠正违背科学规律和群众意愿搞绿化的错误行为,对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追责。”山西阳泉市读者王祥斌表示。
版式设计:汪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