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高岩 孟海龙 王乐飞 顾志敏 商中尧 陈洁
常熟经开区30年发展之路颇具个性。
20世纪80年代,碧溪人审时度势,敢为人先,大胆闯出了碧溪之路,揭开苏南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序幕。
回望常熟经开区的发展历程,不论是首引外资、开发港口、建设新城,还是发展汽车产业、规划建设中国声谷,引领区域经济建设经历了由农转工、由内向外、由大到强的历史蜕变和时代转型,始终贯穿其中的是全区人民善抓机遇、抢抓主动、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碧溪之路已成为推进常熟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一条经验、一面旗帜、一种精神。
成长个性影响产业个性,也引领区域个性。常熟经开区的成长史,抓住了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起跑,又抓住了招商引资、中外合作的开放机遇加速,完成了综合发展的产业生成过程。在前瞻布局和市场选择的共同作用下,常熟经开区正在继往开来,勇立潮头,全面拥抱澎湃大江带来的新机遇。
成长:曾经沧海难为水
落后的故事都是相似的。
赶超的故事各有各的精彩。
碧溪地方,因濒临长江,土质多沙,是个纯棉区。曾任常熟市碧溪乡乡长的徐世民回忆:当时我们就有点土地、棉花,其他一无所有。所以只能慢慢搞起来,从上海引进原料、设备,把一些技术老师傅,请到我们碧溪来,从羊毛衫纺织到染色,慢慢学。
为了给纺织业找销路,20世纪90年代,碧溪建起了一个100亩地500个摊位的羊毛衫市场,产值从1个亿增长到几个亿。
碧溪农民发展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乡镇企业,走出一条以工补农、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碧溪之路。这一创新性实践,成为领先全国发展的苏南模式的重要源头。
碧溪出经验,碧溪人敢闯敢干。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一次次迈出开放发展的步伐。如今,碧溪这一乡镇企业的重要起源地,已成为常熟经开区所在地,并实现了从乡镇企业,到外向型经济,再到创新型经济的嬗变。
发展之路远非一帆风顺。有名言四句: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山万水,成了碧溪人乃至常熟人、苏州人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的生动写照。
2001年7月12日,常熟经开区管委会搬迁至沿江区域。之后,常熟经开区紧紧抓住沿江开发这一战略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濒江临港和二路一桥(苏嘉杭高速、沿江高速、苏通长江大桥)的交通区位优势,开发建设以沿江工业区、常熟出口加工区为核心的工业板块及综合配套服务沿江发展的滨江新城。移师北上,让常熟经开区成功突破发展瓶颈,驶入了产业布局、开发开放的快车道。
这种迎难而上的勇气,成为常熟经开区寻求突破、开创新局的制胜法宝。
2007年前后暴发全球金融危机,常熟港进出口业务亦受重创,外需不足,内需紧缩。常熟港管理部门立刻审时度势,推出相应极具地方特色的扶持计划,迅速完善揽货开线激励机制,组建揽货小组,开辟新航线,成立主要货主俱乐部,走访船舶公司,争取常熟货从常熟港走。
2020年,苏州中国声谷项目吹响了声学产业创新发展集结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中,入选提升科创产业融合发展能力类项目,发展的舞台更加亮眼。
曾经沧海。蓄满攻坚克难的一股劲,常熟经开区总能化危为机。
共富:千江有水千江月
朱晓丹是土生土长的碧溪人。在大学毕业后的十年里,多次萌生去苏州或上海工作的打算。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她坚信留在常熟经开区工作的决定是对的。沿江的生态越来越好,城市配套、学校医院越来越全,工作还离家近,有什么理由不留在这里呢?朱晓丹平时喜欢摄影,拿出了一张常熟经开区的航拍照。照片中,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滨江新城在长江之畔巍巍然。这里已经成为很多人实现美好生活的理想家园。
曾记否,碧溪那些个艰苦而火热的奋斗年代。当时为了支持企业发展,为大型企业腾出空间,碧溪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民住宅搬迁工作。动迁安置整合了土地资源,也让农民住进了配套设施更现代化的新家园。老一辈碧溪人千辛万苦闯出一片天地,最终目的是改变穷困的面貌,通过创新,稳定农业,发展工业,建设小城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走出一条创新致富路,把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惠及老百姓,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条创新致富路,一头连着产业,一头牵着民生。此后,产业发展到哪里,民生项目就部署到哪里便深深根植于这片土地。
新时代,碧溪之路已经成为一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大道,努力实现城镇与乡村共进,产业发展与就业增加共进,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共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进,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共进。
常熟经开区建成完善了滨江体育公园、滨江医院、滨江职校、浒浦高级中学、常熟康桥学校、滨江美居酒店、声谷艺体中心等公共配套,进一步丰富了城市功能;同步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安置房建设、房地产开发建设,满足园区群众、产业工人和双创人才的住房刚需。与此同时,苏通大桥、碧溪大桥、浒浦大桥、通港快速路等路桥工程相继竣工,形成内联外畅的交通路网体系
碧溪人不怕苦、敢碰硬、不服输的成长个性,引领着常熟经开区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的区域个性,在中国开发区经济版图上写下了一篇篇华章。中国式现代化,正是靠一个又一个开发区的澎湃活力,成为你我身边的现实。
大江东去正弄潮。常熟经开区从历史走向未来,新一代创业者正在用全新的生活生产方式,打造新的产业生态体系,用全新的创新创优范式,形成新的社会治理结构。
创新,开放,共富。
赢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