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势严峻,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聚焦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领域的法律。该法律对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能够针对性地解决哪些问题?人民网邀请专家进行解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守住群众的“钱袋子”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
“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友军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要求、人民意愿和实践需要,切实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为打击、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严重侵蚀了社会诚信根基,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周友军认为,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预防、打击犯罪,从而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直面社会“痛点”
形成全链条防范治理
犯罪分子利用新型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网络黑灰产业交易等实施精准诈骗,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在周友军看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问题导向,是一部直面社会“痛点”的法律。
“犯罪分子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离不开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渠道。”周友军认为,当前,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治理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各方面责任制度,形成协同打击治理合力。因此,加强行业治理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这部法律的出台,强调系统观念,从源头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加强对电话卡、银行卡、互联网账号管理,注重从人员链、信息链、技术链、资金链等进行全链条治理。”周友军进一步解释道。
采取“重拳出击”
加大违法犯罪惩处力度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第六章规定了各方的法律责任。该法作为防范性立法与刑法相互补充,在刑法之外又规定了其他相关防范性惩处措施,补强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法律责任体系。
“这部法律对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采取了‘重拳出击’的态度。”周友军说,对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行为人来说,采取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并重的措施,强化惩处力度。
周友军介绍,这部法律的惩处力度还体现在,对于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关联的人员,要求其承担严厉的法律责任;对于违反本法的电信业务经营者、金融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等企业,也规定了严格的行政责任。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公众对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方式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反诈新格局。”周友军说。
(海报设计:趣动全媒体工作室 杜佰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