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份。交通运输部于2020年8月起先后批复江苏交通强国建设14项试点任务,包括多层次轨道网融合发展、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打造枢纽经济新格局、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长江经济带运输结构调整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将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高质量发展“最迫切”任务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先行军加以推进。三年来,江苏紧紧围绕目标,勇于突破、先行先试,14项试点任务均取得显著成效,在多个领域形成了全国率先的试点成果。近期,记者对其中一些试点项目进行了调查。
融合发展,综合立体网日趋完善
“我最大的感受是,现在乘坐高铁出行非常便捷。”2019年到苏州上学、老家在连云港的学生李路对比今昔,对高铁把苏南苏北连成一体感触颇深。
目前,全省高铁里程达2212公里,跃居全国前列,12个设区市通高铁,设区市全部通动车。当前,南沿江城际铁路正在铺轨,明年中旬具备通车条件。宁淮城际、沪苏湖、沪苏嘉和沪苏通二期铁路等在建项目稳步推进。
不久前刚开工的北沿江高铁,将填补我省长江北岸地区的高铁空白。“目前,工程建设有条不紊,进展有序。”北沿江高铁沪宁段项目党支部书记王学介绍。11月30日,通苏嘉甬高铁江苏段开工,建成后将大大缩短苏北、苏中及苏锡常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的距离,实现长三角南北两翼客运快速化。
“全面推进高效畅达、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畅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脉,这三年,江苏交通路网越织越密。”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聚焦“多层次轨道网融合发展”,三年来,江苏通过完善铁路规划体系,基本构建了多层次轨道网规划体系,南京都市圈多层次轨道网也初步构建。苏州南站、太仓站、海门北站等开工建设。推动重点铁路设施建设,建成运营连镇、盐通、徐连等高铁等项目,基本实现设区市之间2.5小时通达,高速铁路县级节点覆盖率达65%,持续推进“开工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铁路项目。
聚焦“打造枢纽经济新格局”,三年来,交通枢纽优势逐步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有力支撑“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交通枢纽网络格局基本确立,南京国际性和苏锡通、连徐淮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苏州国际铁路枢纽场站、淮安全国内河主要港口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南京、苏州、连云港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枢纽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今年1—9月,全省机场货邮吞吐量增幅居华东第二,连云港港货物、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幅分别高于全省4.6、4.1个百分点。一批枢纽经济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初步形成了航空制造业和航空物流业两大产业集群,集聚20多家航空制造企业和60多家航空物流企业,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8.1亿元,同比增长1.9%。无锡航空产业园已集聚瑞丽航空、航亚科技、亚太航空、屹信航天等一大批航空航天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连云港徐圩新区形成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国际三大石化产业集群,今年1—8月徐圩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4%、40%。南通通州湾建成海门绿色精品钢基地、洋口LNG能源岛、三夹沙高端装备制造园等产业基地。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吸引现代物流、绿色建材等产业加速集聚,规上企业41家,产业园2021年工业总产值、服务业营收超50亿元、13亿元。苏州北站高铁新城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科技领域吸引注册企业超1000家,产值超400亿元。
物畅其流,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日前,记者来到涟水县成集镇余圩社区的农村物流服务站,不时有村民前来寄取快递。服务站工作人员余学群介绍,“每天要发出去100多件快递,有六七百件到站。”
涟水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万洪涛说,目前,镇、村物流网络节点覆盖率达100%,解决了农村物流进出问题。
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局副局长李云飞介绍,我省农村物流原来配送平均需要2—3天,目前基本上在1天半左右。
“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乡村巨变。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公路二级及以上占比达20%,列各省区第一,率先实现建制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镇村公交开通率100%;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率先实现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100%,所有行政村设置“村邮站”。乡镇至普通国省道、行政村至县道、自然村至等级公路平均时间分别缩短到20分钟、12分钟、6分钟。
货物流通畅达,江苏正彰显着自身独特的生机与活力。
10月27日,连云港至圣彼得堡北冰洋航线成功首航,全程运输时间仅30天,比常规苏伊士运河线路缩短15天,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连接更广泛、更紧密。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三年来,江苏加快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强化徐州铁路枢纽、淮安机场货运枢纽功能,打造面向新亚欧大陆桥等国际海陆联运网络,有力支撑了“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枢纽能级方面,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功能取得突破,30万吨级进港航道全面建成。南通通州湾新出海口起步港区开港运营,新出海口由蓝图变为现实。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更加稳定,连云港—汉堡、南京—荷兰蒂尔堡、南京—老挝万象等23条中欧(亚)班列国际物流通道陆续开通,覆盖欧亚等22个国家、76个城市。
在南京龙潭港区,每天有大量货物通过铁路专用线运进运出。南京港龙潭集装箱公司总经理助理段昌尉介绍,列车从这里出发,可将南京及周边地区的货物直接运往上海,借助海运发往全球各地。南京晟海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时青松说,“货物通过龙潭港运输,我们会根据流向,宜铁则铁,宜水则水,优势互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11月23日,搭载着食品饮料、牙膏等物资的“深圳平湖南—苏州太仓港”快速货运班列抵达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浮桥作业站,标志着苏州至粤港澳大湾区开辟了一条新的物流通道。太仓铁海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学家说,本次班列抵达太仓港后,通过公路、水路迅速配送,辐射华东地区。该班列与原有运输模式相比,整体时间可缩短2—3天。
太仓港口管委会发展服务局局长王敏勇说,接下来,太仓港将充分利用丰富的铁路、航线,便捷的疏港高速公路资源优势,为腹地企业提供物流成本更低、运输效率和稳定性更高、绿色发展水平更好、前景更广阔的对外开放新通道。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长江经济带运输结构调整”,三年来,江苏充分发挥水运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推进大宗货物、集装箱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及集装箱多式联运。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形成干支有效衔接、多式高效联运的现代铁路集疏运系统,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连云港港等4个主要沿江沿海港口和徐州、无锡、苏州、淮安等4个内河港口实现铁路进港,沿海主要港口铁路专用线覆盖率达80%。
通道线路持续拓展加密。目前,全省共有国际航线89条,基本覆盖美西、中东、非洲、日本、韩国、东南亚等重要贸易地区和国家。全省共有88条内河集装箱航线,辐射长江干线、淮河水系、京杭运河。全省共开行100余条稳定运行的多式联运线路。向东形成衔接国际近远洋航线的海向多式联运网络,向西形成直达中西部主要城市、长江中上游港口、衔接中欧班列的陆向多式联运网络。
发展新动能,数字驱动交通运输“加速跑”
在苏州高铁新城和金鸡湖畔,有一批特殊的公交车,它们乍看与普通小巴无异,但细看可见,车身上下安装了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设备。公交车无人驾驶,可实现跟车减速、变道超车、停车掉头。
目前,苏州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规模处于全国前列。其中,自动驾驶巴士线为全国首条常态化运营的5G自动驾驶公交线路,总长15.3公里,位居全国第一。除了巴士外,苏州还积极推进无人清扫车、智能巡检车、无人配送车等场景应用。
苏州相城区作为我省首个省级数字交通示范区,已累计改造智能网联道路超60公里,示范应用运营车辆500余辆,公开测试道路测试里程超过200万公里,试乘体验超15万人次。
“通过示范应用场景,苏州已带动魔门塔、轻舟智航、智加科技等一批服务于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型企业落地集聚。”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三年来,江苏重点围绕高新技术在交通行业的融合应用,推进实施一批数字交通重点工程。目前,无锡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及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双智”试点城市。已在五峰山未来高速完成了车路协同条件下的单车自动驾驶以及重载车队编队自动驾驶的实车测试。建成全省和沿江首个堆场自动化码头——太仓港集装箱四期码头,可实现减少设备作业人员约70%、码头作业效率提高近20%。
数字让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省交通运输厅运管局负责人介绍,围绕实施“道路货运行业数智化工程”,江苏加速推动互联网+车货匹配和网络货运发展,以实现物流需求和供给高效匹配、精准对接,促进我国公路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打造出行业大数据云平台,开发了高效路径组合和召回等算法,结合拼车、回头车等业务,显著提升了车货匹配效率和运输效能,平台司机满载率较线下司机高出近10%。运输管理系统累计服务3000家以上中小物流企业,实现物流可视化管理。
“先行先试,率先探索交通强国建设路径,江苏在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中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与城镇化发展、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立体互联、有机融合,实现整体性推进、一体化发展。”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系统梳理试点任务推进中经验做法,尽早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经验。
记者 许愿 梅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