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事不出门、小事不出组、烦事不出村”,贴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西溪源村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墙上的这句话,也是该村的真实写照。西溪源村党委书记郑立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警务站设置了“88653110”热线,村民遇到大事小事都可以拨打,目前村民遇事拨打热线求助的比例达到52.56%。此外,调解中遇到涉及法律拿不准的事情,村民还可以通过“共享法庭”联系法官在线指导调解。
诉源、警源、访源,在西溪源头处化作“安源”。近年来,杭州以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为目标,以推进数字智治体系建设为抓手,以除险保安晾晒工作机制为牵引,以“小脑+手脚”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为载体,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方法、作风深化县、乡、村三级“矛调中心”建设,实现了“五降两升”的良好效果,为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保驾护航贡献力量,为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杭州样板奠定坚实基础。
多元调处纠纷化解有实效
老房子漏水成“水帘洞”,邻居闹得不可开交。拱墅区东新街道沁苑社区楼上楼下业主因为漏水检测费由谁来承担僵持不下。
看着业主家里卧室和客厅到处都是水渍,墙顶也被水泡发起皮,社区调解员王海彪、王乙健连夜召集相关3名业主和小区物业共同召开漏水协调会。在掌握事件情况及矛盾焦点后,两名调解员协调各方坐在一起,讨论解决方案,同时持续跟进检测情况,终于找出了漏水点,联系专业师傅进行更换维修、重做防水。处置完毕后,涉事业主在调解员的推动下最终达成协议。
漏水纠纷虽是小事,但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东方之花”飘香满园,杭州市近年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规范指导、有效创新,充分整合各类调解组织和专业力量,不断理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
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担任首席调解员,镇街、村社人民调解委员会人员配置不断加强,从法治带头人、“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社区律师和乡贤等人群中选聘村社调解员。同时,跨越时空限制,双方当事人云端相会,调解组织通过“浙江解纷码”、道交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等系统平台进行线上调解也越发频繁。
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有效发挥专业矛盾纠纷专业力量化解的优势作用。2020年11月,杭州市出台了《律师调解引导类案件收费标准(试行)》,积极推进探索律师调解市场化。
杭州律师资源丰富,作为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律师在诉源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杭州市依托律谐调解中心平台进行商事调解和派驻法院(法庭)专职调解,案件来源和收费实现市场化,探索通过当事人适当付费的方式开展律师有偿调解。调解不成功的不收费,调解成功的,财产案件按诉讼费的50%收费。
迭代升级治理体系现代化
“叮”的一声,西湖区北山街道信息指挥中心收到居民通过“西湖码”上传的事件:“市中医院门口环城西路上有非机动车乱停,导致人行道拥挤、路面不顺,会引起安全隐患问题。”
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开展研判,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并发布预警指令,并立即对接城管中队和交警中队,提供相应的工作建议。城管执法人员和交警接到指令后立即赶赴现场,疏通道路,将乱停乱放的电动车和自行车放置到指定位置,并和该辖区所负责的社区对接,加强该路段管理。
在西湖区,扫一扫“西湖码”,群众的事、企业的事、基层的事就能“码上办”,还可以让党委政府的政策、服务、关心“码上达”。
家住西湖区蒋村街道西溪里社区的顾秉和在打油诗《一生一世西湖情》里写道:“西湖码来不简单,群众冷暖记心间。管天管路管难事,解决不了把码扫。”
这正是杭州市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8月以来,杭州全市县级矛调中心逐渐迭代升级为县级社会治理中心,集运行监测、矛盾调处、分析研判、协同流转、应急指挥、督查考核于一体。将原“综治工作、监管执法、应急管理、公共服务”四个平台,统一迭代为“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四个平台。
同时,杭州市加强镇街综合信息指挥室建设,建立健全信息汇总、研判会商、分类处置、联勤联动、督考评价、交流培训等日常管理运行机制,对上承接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对下负责网格的管理和评价,横向推动四个平台间高效协同,实现闭环管理。
最小单元添彩治理好风景
“当着最小的官,干着最烦的活。”临平区临平街道庙东社区钟惠英此言一出,笑倒了不少深有体会的楼道长。
过去常说网格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然而划分网格依旧没能完全解决网格员精力有限导致的脱管问题。
优化网格设置,再细化微网格,探索楼栋长等做法,让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化解,同时也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米”难题。
“台风马上来了,你家花盆放在窗台快掉下来了,赶紧端进屋哦!”今年9月,台风“梅花”来袭。滨江区长河街道闻涛社区第一网格的楼道长冯国光在网格员的带领下,排查安全隐患。当看到一居民家窗台有盆花时,他赶忙上去提醒。
除了排查,日常巡逻、矛盾调解等,冯国光都会“管一管”。“小事不出楼,实在处理不了的难题,我马上报给网格员和社区。”冯国光说。
将楼道作为社会治理“最小作战单元”,是滨江区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今年以来,滨江区在原有411个网格的基础上,将全区精细划分为1397个最小作战单元,每个单元建立楼道长、信息员和保障员“一长二员”三人制小分队。
滨江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长二员”需有三“信”:楼道长要“有威信”、信息员要“懂微信”、保障员要“重诚信”。他们对上联系社区网格,协助做好网格精细化管理,对下扎根楼道,开展日常联系工作,既是社区战时的突击队,也是平时的多面手,更是群众的贴心人。
微网格、楼道等最小单元的和谐“盆景”化作全市精细治理的“风景”。杭州市推进党建统领网格智治规范化建设,调整优化网格设置,明确网格8大项主要职责和30小项履职清单,细化网格管理服务体系,提升网格治理实效。目前全市共划分1.4万余个网格,9.3万余个微网格(楼道长)。(记者 陈东升 本报通讯员 吴攸 陈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