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苏州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东西南北全面开工
让大交通撑起经济社会发展硬脊梁
□苏报记者 张云霞
2022年,于苏州而言,注定是一个大交通年。
昨天,苏州市域一体化建设传来重磅利好,东太湖隧道、苏州湾隧道、阳澄湖星济隧道集中开工,前两条隧道被誉为东太湖姐妹隧道,将打通大中环西南部交通节点,通车后吴江到吴中只需八九分钟,而阳澄湖星济隧道将打通相城区与苏州工业园区的交通瓶颈。
不难发现,苏州今年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明显加速,既有增强全市整体合力与统筹协同能力的市域一体化项目,也有布局跨江融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省级、国家级项目,东西南北全面开工,特别是多个关键性工程开工引人注目。
9月28日,北沿江高铁江苏段正式开工,这条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之沿江高铁的主通道;
9月至12月,崇太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张靖皋长桥隧道三条过江通道相继开工,未来苏州将拥有七条过江通道;
11月30日,通苏嘉甬高铁正式开工,作为国家八纵八横之沿海高铁的主通道,这条高铁为苏州丰字铁路网布局关键一竖,将结束苏州长期以来南北向无干线铁路的历史。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体量大、带动性强,对于稳住经济大盘、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作用。苏州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先行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将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让大交通撑起经济社会发展硬脊梁。
内聚:增强全市整体合力与协同能力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在苏州市委、市政府谋划推动下,苏州十个板块纷纷牵手,以空间缝合为抓手,增强市域统筹能力,全面推进发展空间重构,实现城市品质重塑,以大苏州思维推动交通领域全面融合。今年苏州市交通运输局的100项重点工程项目中,跨区域道路项目列入12个,其中续建项目4个、计划新开工项目6个、储备项目2个。
今年8月26日,G524常熟莫城至辛庄段改扩建工程通过交工验收,全线通车。自此,从常熟市区至辛庄镇区开车仅需约8分钟,到苏州城区只需约30分钟,成为常熟向南融入苏州主城的重要快速通道,为实现市域相关板块更高水平联动发展夯实了交通基础。
在市域南北方向上,还有张杨公路至苏虞张公路新建工程即将于近日通车,这条快速路将成为张家港与苏州主城区的快速通道;另外,规划里程为93公里的市域铁路苏虞张铁路也在做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在市域东西方向,今年10月31日,历时3年多的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正式通车,该工程通车实现了苏州与昆山中环之间15分钟直达,并连接相城区高铁新城,还通过G524(苏常快速路)建立昆山与常熟城区的快速联系。此举是苏州市域一体化的又一个里程碑,打造出区域协同发展的大动脉。
交通是改变区域格局、激发区位活力的关键,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近年来,苏州高水平规划建设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以太湖新城为重要节点打造城市发展新空间,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布局、提升通达效率,加快提升板块交界处发展质态。
12月19日刚刚开建的东太湖隧道、苏州湾隧道将强化太湖新城新中心、新产业、新江南的聚合力。从两条隧道的线位布局来看,可谓立足市域一体化,面向长三角一体化,其建成后将有效打破太湖的阻隔,强化太湖新城与主城各区、毗邻片区联动,向东还可与工业园区直至上海连接,强化对外辐射能力,对推动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真正使太湖新城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
跨江:推动省内区域互补南北联动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扩大就业、促进消费需求的重要措施。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作为一个被地理分割为苏南、苏北的省份,江苏一直在着力变天堑为通途,这对促进省内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9月7日,海太长江隧道举行开工动员会。海太长江隧道是公铁复合过江通道、国内首个公路双管和铁路单管双线盾构隧道,其中公路部分连接苏州太仓市和南通海门区。紧随其后,北沿江高铁崇太长江隧道、张靖皋长江大桥三条通道密集开工。另外,苏通第二过江通道将按计划开工,张靖过江通道已纳入规划。
如此紧锣密鼓的建设规划过江通道,前所未有。
在此之前,苏州的过江通道只有苏通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而今,或一桥飞架,或隧道穿越,在苏州交通的发展规划里,对接长江两岸的7条通道正不断从蓝图变为现实。
苏州与南通隔江相望,都是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随着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两市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潜力越来越巨大,沪苏通一小时都市圈加速形成,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能力、支撑作用正全面提升。
而拥有158公里长江岸线的苏州,沿江三市在省内区域协调、南北联动发展中也迎来机遇,常熟、张家港、太仓可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密切与长江以北地区的经济联系,跨江向北走出去,在省内优先布局,当好全市跨江融合发展的桥头堡。
外联:东西南北拓展战略发展空间
在更大空间的交通布局中,苏州无论是东西向还是南北向,都取得了快速进展和重大突破。事实上,苏州已经成为江苏铁路建设的主战场,今年截至11月30日,苏州在建铁路里程达346.3公里,十四五苏州待建铁路规划批复里程326.7公里。通苏嘉甬、苏锡常、如通苏湖等一系列铁路项目快速推进,在苏州高铁新城形成双十字交会,苏州正以相城区高铁新城为重要节点,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城市,往东西南北拓展战略发展空间。
11月23日,无锡与苏州签订《苏州无锡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聚焦基础设施互通共融、公共服务一体共享等五大重点领域。
11月30日,苏州人翘首以盼的通苏嘉甬高铁正式开工,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城际交通南北纵向供给体系。通苏嘉甬高铁开工后,苏州干线铁路将实现从线到网的重大跨越。通苏嘉甬高铁建成后将直线串联长江口、环太湖、杭州湾,大幅拉近长三角核心区主要都市圈之间的时空距离,把苏州与南北沿海城市紧紧连在一起。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今年9月,《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公开发布,这是沪苏浙两省一市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全国首个跨区域、协商性的国土空间规划,规划范围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在内的1+8市域行政区域。苏州强化与周边城市和区域联动发展。东向上,充分发挥苏州作为进入上海主通道的独特优势,主动服务上海、接轨上海,高水平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交通对接、产业协作、创新协同等方面加强合作。西向上,积极参与苏锡常都市圈建设,推动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发展能级。北向上,进一步密切与长江以北地区联系,积极落实南北挂钩合作、跨江融合发展。南向上,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加强与嘉兴、湖州等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