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淮河、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走廊“四水”交汇之处,有一座实实在在的“水城”——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总面积8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近30%。
近年来,新城坚持把水环境治理摆在突出位置,累计投入140多亿元,实施了岸线修复、城市防洪、环境治理等系列工程。新城位于南水北调东线取水口上游,与取水口仅一河之隔,承担着保障“一江清水向北流”的重大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这在我们新城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新城杭集镇一段江堤上,加固工程同廖家沟生态公园建设相辅相成。顶部道路宽约八米,已成为公园道路一部分,护坡下标准化建设的排水沟清晰可见,宽阔的沥青路面可轻松通行汽车,也是傍晚周边居民散步好去处。“江堤步道绿化早已完成,我们在堤顶每隔1000米就设置一处值班点,没有杂草遮掩,巡查人员很容易就能发现险情。”新城规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江堤既是生态科技新城的生命防线,也保障着“南水北调”的水质安全。“重塑水环境,首先就是要确保水安全,新城七河八岛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形态,防汛一直是首要任务,如今我们已经对南部30公里的江堤进行了加固改造,江堤抬高到8.5米,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新城规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共建13个泵站以防范内涝,确保外排水速度。同时,投资约1.57亿元对廖家沟、夹江、芒稻河、金湾河堤顶道路及环岛路进行提升改造,治理约25公里岸线水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对植被、坡型进行景观塑造,恢复增加水域面积,扩大水源涵养空间,建设亲水生态岸线,全线打通新城主岛“48公里生态环”。
内部水系质量对于周边水环境影响重大。在新城杭集镇小运河边,绿道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第一选择,但在几年前它还是一条黑水沟。这曾是新城几十条河道的共性问题,随着全域水环境打造,治理污染河流成为实现“碧水新城”的首要目标。为提升水环境,新城系统推进污水治理达标,累计建成雨污分流管网40公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58座。综合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8%。
围绕水环境整治,新城投入近百亿元开展生态修复,恢复1000多亩滨水空间,对45条河道进行环境整治;关停整改69个汽车拆解市场,重点搬迁主要河道沿岸临水39家船厂、砂石厂、化工厂等企业;全面取缔废旧品集聚点200个,淘汰“散乱污”作坊100多家,令积存40年的旧面貌彻底改变;完成道路和景观绿化10万平方米,覆绿草地61万平方米,累计植树造林5000亩,实现“出门即是景、推窗即见绿”。
为防止污染“死灰复燃”,新城建立长效机制。近年来,新城严格按照上级河长制工作要求,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围绕水安全防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道长效管护等重点任务,认真开展各项工作,河道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水生态环境显著提升。
“我们还引入第三方专业物业进行长期维护,‘民间河长’日常监督。”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受益的不仅一条河。新城根据不同河道特点,采取市场化+“六位一体”管护方式,让区级25条、57公里骨干河道实现市场化管护,300余口村庄河塘纳入管护范围,新城每条河道、每口河塘均明确了管护人员、落实了管护措施、提升了管护实效。“新城致力于打造好地方的‘最美窗口’,好环境一直是新城的一块‘金字招牌’。”新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李鑫津 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