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经过修订,体育法由原来的8章54条增至12章122条。新修订的体育法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有哪些亮点和特点?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该法律的实施?人民网邀请专家进行解读。
立法回应现实需求
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1995年颁布的体育法,反映了当时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状况。自该法实施以来的二十多年间,我国体育事业迅速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等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田思源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新修订的体育法即将实施,标志着我国体育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对于新时代规范引领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新时代出现的挑战,新修订的体育法直面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地域不平衡、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为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田思源说。
新修订的体育法亮点多
突出全民健身的基础性作用
体育法在总则第一条明确“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中华体育文化”。“新修订的体育法亮点多,首次在立法目的中强调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强调精神文化在体育事业发展当中的引领作用,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田思源解释道。
体育法将原本第二章“社会体育”章名修改为“全民健身”。田思源表示,这一改变,把国家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写入法律,突出了全民健身的基础性作用,并鼓励和支持公民参加健身活动,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方面,田思源介绍,青少年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体育法提出“国家实行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健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将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重要地位,为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起到法治引领作用。
增强体育法治意识
绘就“依法治体”新蓝图
体育法总则第五条明确:国家依法保障公民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对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给予特别保障。
对于如何推动体育法的实施、保障公民的权利,田思源表示,可以从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来展开。一是立法方面,体育法实施后,其他的相关立法需要跟上。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并公布《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这是贯彻实施体育法的表现,有利于构建高水平体育仲裁制度。
二是在执法方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为体育执法提供必要保障,加强和完善体育执法的机制和队伍建设。
三是在守法方面,需要加大对体育法的宣传。“目前,体育法还比较小众,很多人不了解,但实际上体育法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运动让生活更美好。”田思源说,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体育法治意识,带动全社会形成全民健身、全民运动、全民健康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