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2015年7月,我从安徽建筑大学给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进入合肥供水集团。2018年,我主动报名加入“雷锋精神”听漏队,成为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工作环境从办公室变成了大街小巷,工作装备从电脑变成了听漏仪,工作时间也成了24小时待命。
为了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听漏工,白天我跟着师傅们出门听漏,学技术、学手艺、学经验;晚上总结白天听到的典型漏点,反复琢磨案例、查阅资料。
为避免白天噪音对听漏的影响,我们的工作一般从晚上10点开始,持续到凌晨两三点钟。每次听漏作业都要步行至少10公里,掀开近40个窨井盖,用手中的听漏棒和听漏仪从放大几百倍的声音中分辨与漏水相关的噪音。夏天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冬天则顶着嗖嗖寒风一路前行。有些难度较大的漏点,我们需要用手持电锤逐个钻孔进行探测,如果遇到双层混凝土地面,钻一个孔就得20来分钟,一连要打10来个孔。两个多小时下来,不但手上磨出了大大小小的水泡,身上也常被摇摆的电锤撞得青一块紫一块。
记得2020年夏天,合肥市董铺水库边有一处大口径管道突发漏水,由于管道埋设深、压力低,漏点探测难度非常大。我和同事们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排查,十几天连续作业,钻通了几百个深孔,才发现了一处仅有小拇指粗细的漏点。那一刻,大家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以前,听漏这门技艺通常都是靠老师傅手口相传,培训周期长,培训效果很难评价。2020年,在集团公司大力支持下,我们谋划设计了安徽省首家管道工实训基地,为听漏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平台,以理论加实操的方式,大大缩短了培养周期,得到业内高度认可。我们还先后开创了余氯比色法、简易水质法等多种全新听漏方法,联合高校开展了多项听漏新技术专项实验,建立起一套全新听漏体系,提高了工作效率。
加入听漏队以来,我和队员累计检出漏点6000余个,定位准确率达99.8%,节约水量7000余万吨。正是由于漏点的准确定位,供水管道维修从过去常用的“开膛破肚”变为今天的定点“微创手术”,更好地保障了市民们的用水安全。
跨年夜里,我和队员们还在忙碌着。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青年党员,我会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能吃苦、肯吃苦的精神,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把为民服务作为至上荣光,继续为城市供水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张胜、任爽、常河、张哲浩、李慧、王斯敏 通讯员 芦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