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冠英
出示手机里的电子身份证、拍照、在受理单上签字——1月5日,在江苏溧阳工作的云南保山人张先生,在溧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用十几分钟完成身份证补办手续。窗口负责人刘敏告诉记者:“我们初步核验张先生的身份,受理申请后,系统会自动推送到他户籍地公安部门。当地审核通过后,由江苏省公安厅制证。20个工作日内,张先生可以到我们窗口领取由云南保山签发的身份证。在补办身份证‘跨省通办’之前,他需要回户籍地补办。”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140项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以来,我省“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工作进入快车道,群众办事“两地跑”“折返跑”大为减少。据省政务办介绍,去年10月,国办按照需求量大、覆盖面广、办理频次高的原则,新增异地电子缴税、开具税收完税证明等22项“跨省通办”事项。我省在落实2020年部署的“跨省通办”任务基础上,高效推进这22项新增事项,目前完成20项,“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主要责任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变更”,预计今年6月底之前开通“跨省通办”。
在开展“跨省通办”服务之际,我省大力推行“省内通办”。2021年底公布的第一批“省内通办”事项清单,包括102项行政权力事项、28项公共服务事项,涉及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25个省级部门。去年底,我省发布第二批“省内通办”事项清单,增加62项行政权力事项、8项公共服务事项,涉及教育、工信、公安等13个部门。省政务办介绍,去年增加的70项“省内通办”事项,基本全部实现省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公开发布这份清单,目的是方便企业群众获取服务、开展监督。
除了完成“规定动作”,我省各地还积极推出通办“自选动作”。南京都市圈通办事项,从2021年的61项增加到目前的99项,事项办理渠道也在拓展。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在一些自助机中添加“跨省通办”事项,使“跨省通办”24小时不打烊。南京市政务办还牵头调研都市圈所有成员城市的政务自助机使用情况,协调技术支撑团队加快对接,在都市圈内逐步全面实现自助通办。与马鞍山市和县接壤的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不仅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跨省通办”专窗,还在紧靠和县的乌江社区打造便民服务驿站。桥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吕万飞告诉记者,去年街道办理“跨省通办”事项580件,主要是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个人社会保险权益自助查询及打印、申领就业创业证等事项,服务对象以和县户籍居民为主。
在淮海经济区,经徐州市政务办牵头,企业开办、异地就医、住房公积金等首批40项政务服务事项于2020年10月实现“四省八市”通办。目前,淮海经济区政务服务“朋友圈”扩大到11个市,区域通办事项增加到205项。徐州市公积金中心可为省内和淮海经济区公积金缴存职工,在经济区内购房办理异地公积金贷款业务。该中心2019年—2022年已发放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2819户、11.33亿元。去年11月,淮海经济区住房公积金事业一体化发展第四届联席会议召开,明确对部门事项优化办理等任务,提高群众跨区域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的便捷度。该中心淮海经济区公积金区域办主任庄允颢说:“淮海经济区住房公积金业务政策趋同、协作办理,为职工省下跑腿时间和费用,而且让职工享受更多政策红利,有利于城市间的人才流动,助力区域一体化发展。”
既有区域性通办,也有点对点的个性化组合。去年3月,我省启动新一轮南北挂钩合作,无锡市与连云港市挂钩。约半年后,无锡、连云港两市在省内率先实现异地就医双向“免申即享”,两市参保人员在对方城市开通异地就医联网的定点医药机构就诊、购药,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可以凭社会保障卡或者电子医保凭证直接结算。不到3个月,两市异地就医“免备案”直接结算8515笔。
2021年以来,南通如皋市先后与省内的盐城市、苏州张家港市,以及陕西、山东、安徽、云南、上海等5个省市的8个县区牵手,开展通办合作。结成这些对子,除了地域临近,还有的存在对口帮扶关系,某地在如皋打工人口较多等因素。如皋市行政审批局统计,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户口迁移、生育登记、申领身份证等22个高频事项,去年跨域办理近1.5万件。
随着事项清单拉长,“朋友圈”变大,群众异地办事的获得感显著增加。不久前,我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完善、优化线上服务专区、线下服务专窗提出要求,并鼓励各地将“省内通办”“跨省通办”事项向开发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积极在自助服务终端部署,使更多通办事项能够“就近办”“多点办”“自助办”,尽最大可能为群众异地工作生活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