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仲崇山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为预防和减少重症发生,我省各地积极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加快构筑基层“保健康、防重症”防线,确保疫情防控“迎峰转段”平稳有序。
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是“关口前移”的重要前提。省卫健委近日发出《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利用云服务、电话、微信、视频等非接触方式,或上门随访等面对面为孤寡老人服务,并用“红黄绿”三色标识重点人群。对黄色、红色标识重点人群每周联系分别不少于2次和3次,动态掌握红色标识重点人群基础疾病情况和健康状况。
“奶奶,最近天气冷,不要过早外出锻炼,最好上午10点以后再出门。如果感觉不舒服,及时打我们电话。”家住南通市崇川区84岁的郑玉明老人患有心脏病,而子女又在外地,近日崇川区和平桥街道百花苑社区的“爱心专班”工作人员为她送上装有体温计、消毒片等防疫物资的“爱心包”,并叮嘱她有困难就找“爱心专班”。
“不要随便服药,身体不适可以先咨询签约医生。”近期,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居民们总能听见大喇叭和宣传车全天循环播放降温措施和用药规范提醒。当地卫健部门还组织专家通过网络直播访谈、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科普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目前,我省已完成1387万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建成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各地为群众发放《爱心告知书》、防疫健康包381万份。全省发热门诊也扩容到2346个,最大日收治能力达120万人次;二级以上医院重症床位增加到23848张。
省卫健委还要求各地扩大血氧监测和吸氧服务,将血氧饱和度纳入对重点人群感染者健康监测内容,按照服务人口总数的1%比例配足指氧仪。倡导为高龄、独居、失能、经济困难的空巢独居老人发放指氧仪。
为将急慢分开、轻重分开,我省充分发挥医联体功能,做好分级诊疗和基层诊疗能力保障。目前,全省共有新冠病毒区域医联体197个,其中城市医联体75个、县域医共体122个;将1671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管理,建立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工作流程。
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各地涌现出不少好做法。淮安市清江浦区各基层医疗机构均与上级医院形成结对清单,通过接受上级医院专家队伍、技术力量、设施设备等帮助,提升基层新冠重症的识别和初步处置能力。基本技能会不会、基本要求做没做、基本设备有没有,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三问”。
南京市以区为单位,统筹医疗资源,完善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区级亚定点医院、医联体和医联体外部协作的三级大医院之间的转诊机制,将辖区内所有居民纳入管理。无锡市依据医联体规划布局,建起“市—县(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明确各类患者收治医院。
及时为老人接种疫苗是防轻症转重症的重要举措。截至1月4日,全省累计接种2.14亿次,首剂接种率超过98%,全程接种率接近97%。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主任医师汪志国提醒,老年人接种率还需进一步提升,80岁以上人群首剂接种率、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偏低。呼吁家有老年人的,如没有明确禁忌,请陪同老年人积极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一旦感染,能够有效降低发生重型、危重型和死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