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庙热闹非凡。谷昌旺 摄
苏州古胥门“欢乐迎元宵”。杭兴微 摄
我的扬州你的家,欢欢喜喜过元宵。范友林 摄
如皋“民族融合一家亲 欢度元宵心连心”。徐慧 摄
到海边放花灯,逛老街体验非遗,坐着游船吃汤圆,在家门口逛灯会……元宵佳节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主题活动精彩纷呈,“水韵江苏”用传统民俗,为市民游客打开传统佳节提供多元选择。
非遗灯彩点亮千年古街
□ 记者 张 韦 扬州报道
2月4日,扬州东关古渡码头,伴随着喜庆的音乐声,“运河名城7号”游船缓缓驶离码头。
船舱内,贴着灯谜的数十盏彩灯依次排开,红火的灯笼点缀其间。游客们现场做花灯、吃汤圆、参与灯谜竞猜,将欢乐祥和的“氛围感”推向高潮。
被纳入江苏省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的扬州古运河水上游览线一经推出便受热捧。元宵佳节到,游船上举办的“正月十五游运河,欢欢喜喜闹元宵”活动,为市民游客体验元宵节提供全新打开方式。游客在欣赏运河沿岸风光的同时,体验传统民俗文化,感受浓郁的节日氛围。
扬州市广陵区皮市街上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一场烟火古韵与文艺摩登交织的“嗨!皮元宵”活动在流光溢彩之中拉开序幕。四面八方的市民游客涌向这里,领略“花市灯如昼”的盛景。
在皮市街入口北侧,8个元宵花灯展位前,摊主们正忙着招呼顾客。开篾、定形扎阔、裁纸绘画、扎旗装灯……一整套操作下来,一只荷花兔灯在“扬州灯彩”非遗传承人许根祥手中诞生。“灯底座的荷花寓意和和美美,花生代表五谷丰登、风调雨顺,钱袋则寄托着前程似锦、锦上添花的祝福。”许根祥说。
亲手制作的花灯被抢售一空,传统扎灯手艺人刘荣辉十分喜悦:“根本来不及做,火爆程度超乎想象!”
距离花灯展位不远处,是非遗文化体验区。面塑摊位前挤满人,揉、搓、擀、拉、捏、剪……平平无奇的面团在匠人手中变成惟妙惟肖的模样;糖画摊位周围散发着麦芽糖的清香,画艺人以勺为笔、以糖为墨,将花鸟虫鱼定格,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剪纸摊位上,大师手持剪刀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只可爱的红纸小兔便跃然眼前……
今年1月,皮市街启动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工作,打造“慢生活”步行街。前来游玩的市民朱女士最大的感受是“舒服”——“老街虽火,却忙而不乱”。广陵区城管局副局长陈帮国说:“我们坚持把简单的管理变为规范和引导,变路面街头分散的售卖为集中的市集,实现城市市容与商户效益的双提升。”
海岛龙灯舞动祈丰年
□ 记者 刘慧洋 实习生 杨袁鑫 连云港报道
2月3日,连云港市连云区连岛街道大路口社区热闹非凡。为迎接元宵节,渔嫂们聚在一起做花馍、包饺子,当地颇有人气的主播蒲蓉尔还把渔民们庆祝传统节日的习俗“搬”进直播间。“我就想让屏幕前的‘家人’们一同品味传统民俗。”蒲蓉尔说。
连岛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孩子们正兴致勃勃地制作元宵花灯。在志愿者指导下,一个个图案精美、色彩鲜艳的创意花灯便呈现在眼前。“你看我这个兔子花灯多可爱”“我这个是五角星造型的,跟真星星一样”……孩子们现场分享自己的喜悦。
暮色降临,海面上数十艘小渔船,在海浪涌动下错落有致地起伏着。居民们聚集到岸边浮桥上,将一朵朵满载祝福的荷花灯放入海中。荷花灯在海面漂荡,呈现出一片诗情画意的美景。11岁的金林溪开心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来海边放花灯,我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健健康康。”
锣鼓响,节奏起,舞龙灯一出,吸引众多村民游人围观。翻转、跳跃,跟随着音乐,舞龙造型也在不断变化,现场观众连连鼓掌叫好。渔民张杨欣告诉记者,每年元宵节除了放花灯、吃元宵,最热闹的就是舞龙灯,渔民们舞起龙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我到海岛闹元宵还是第一次,这个热热闹闹的场景别有风味,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来自山东的游客程馨雨说。
老街坊家门口逛灯会
□ 记者 刘 春 南京报道
2月4日,南京小西湖片区,不少老街坊们走出家门,感受浓浓元宵佳节氛围。
一行人尤其吸睛——约10名年轻人身着汉服,手拎装有寓意“好事发生”的福袋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送元宵祝福。志愿者焦昊文也在送福袋队伍中,他曾深度参与片区更新,老街坊们都认识他。“今年元宵,我们准备了50份福袋,送给附近居民。”跟着送福袋队伍,记者看到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城中老小区。
下午两点,翔鸾坊大舞台上,中国传统锡剧片段正在上演,舞台下坐着二三十名观众,有年轻游客,也有片区老街坊。
“元宵节前后,我们希望通过活泼喜乐的故事,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戏曲。”小西湖居民、戏曲表演者孔祥辉说,过去两年,每个周日下午,票友们都会相约到这里唱戏。
74岁的郭英宝经营一家杂货铺数十年,售卖柴米油盐。“片区翻新之前,我们虽紧挨着夫子庙和老门东,但氛围和人气天壤之别,那边热热闹闹,这边冷冷清清。”郭英宝说。如今,片区和老门东无缝衔接,游客不知不觉就逛到小西湖。王浩就是其中之一,他说:“逛着逛着就迷了路,被小西湖充满生活气息的传统民居吸引住。”
“元宵佳节快乐!”福袋送到73岁的许翠兰家里时,她正在和街坊聊天,她和家人住在一套约200平方米的四合院内,小院子收拾得干净整洁。“我们一辈子生活在这里,根就在这里。”小西湖片区原有810户居民,约400户难离故土,选择留下。2017年启动出新至去年初,市政管线和公共配套等城市基础设施已全部更新完成,目前传统民居还在持续更新中。
(视觉江苏网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