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期盼的,就是干部急需去做的。为此,基层干部要主动靠前服务,换位思考,把群众关心的事,变成干部想办的事
初春时节,江苏省泗阳县王集镇花井村的“锋花项目”就业点内,60余台高速缝纫机哗哗作响,倪巧玲等60余名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工缝制棒球帽等体育产品订单。
“你们收入怎么样啊?”“有没有参加五险?”王集镇党委书记林正国一边询问,一边在本子上记下来。
这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花井村家家住上了新房子。村民在生产生活上还有哪些诉求建议?带着问题,林正国来到了花井村调研。
交流中,林正国得知,倪巧玲的公婆长年吃药,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夫妻俩没什么专业技能,只能靠打零工过活。“如果家门口有个工厂就好了,不用到处漂,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倪巧玲心存期待。
乡村振兴,不光要把房子建漂亮,更紧要的还要有产业。要解决富民路子窄、产业层次低、就业门路少等问题,不能仅靠给钱给物,关键是要引智引才引项目,发展富民产业。
林正国一方面与村两委谋划花井村的发展思路,一方面与县委统战部、捷锋帽业负责人协调,最终让“锋花项目”落户花井村,吸纳倪巧玲等6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乡村振兴的目的,是要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现在,花井村墙变白了,水变绿了,公园变美了。村民跳舞、健身、游玩也有了好去处,邻里关系更融洽了。花井村的变化,让林正国悟出一个道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群众期盼的,就是干部急需去做的。为此,基层干部要主动靠前服务,换位思考,把群众关心的事,变成干部想办的事。
林正国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哪怕工作再忙,每月也要抽出三五天时间进村入户走访。同时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开展“家家到、户户访”走访活动,探索成立“广场评议会”,听民声、访民情、问民需,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列入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他看来,只要做到群众有所呼,组织有所应,干部有所为,干群同频共振,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作者为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委宣传部干部)
栏目投稿邮箱:yxxz849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