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驻园区首席记者 董捷
创新风起金鸡湖。昨天,第13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在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为期3天的大会以会、展、赛、奖、发布五位一体的形式,19名院士受邀参会,300多场行业报告轮番登场,国内外2200多家纳米技术相关企业携黑科技集结,让人触摸到纳米产业发展的脉搏。
多款唯一或首创产品集中亮相
全球领先、国内唯一可满足压印刻蚀工艺的胶水,自主研发的纳米银线导电墨水本次展会上,多款国内领先乃至全球领先的创新产品同台亮相。
本届大会展览面积22000平方米,吸引2200多家纳米技术相关企业带着各自拳头产品参展参会。这对企业了解彼此、增进合作有很大助益。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前来参加展会的企业,既有苏州工业园区的纳米技术企业,也有来自苏州大市及外地的企业,其产品最大特点就是唯一或者首创。
以苏州工业园区本地企业为例,苏州知芯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压力传感器产品,可抗衡欧美一流产品;首次参会的苏州国信同创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全部透紫外线玻璃生产技术的企业,技术位于世界领先水平。
同时,苏州基元科技带来了全球唯一可视化薄膜外延沉积设备;安徽纳洛米特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纳米铟粉首次参展,其纳米氧化亚铜粉为国内首创,纳米镍粉达到日本进口水平;北京中科纳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展示低温烧结银胶,公司相关项目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上海众濒科技有限公司携全球唯一的三工艺一体微电子打印机出席,其紫外臭氧清洗机工作效率(辐照度)全球最高,其离子溅射仪是全球唯一可选配横向旋转电机的桌面镀膜设备
这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汇聚在纳博会,也是企业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本届大会的期待。该负责人说,为期3天的大会不仅是企业和学界的盛会,不少投资人也来寻找好苗子,希望助力一批优质潜力项目发展壮大。
一批产学研成果展现协同创新能量
机翼上搭载能源系统,可提供环保的电动力,飞翔过程中机翼可以折叠、旋转,既增加了机动性,又增加了应用场景。昨天的展会上,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带来的鱼鹰变体垂直起降无人机,因兼具多旋翼的稳定性和固定翼的巡航效率而备受关注。
鱼鹰变体垂直起降无人机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转机翼飞行器,具有灵活转变形态的特点。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民用无人机主要分为旋翼式和固定翼式。两者各有优劣:固定翼无人机起降距离较长,且对路面质量要求较高;旋翼无人机续航时间较短,飞行速度较慢。中科院纳米所的这款鱼鹰变体垂直起降无人机相较于其他垂直起降的飞行器,能通过折叠和旋转机翼来实现垂直起飞和高速平飞。同时,其过渡状态稳定、失速过程短,克服了现有垂直起飞的诸多技术难题。这款无人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可搭载多任务模块执行巡检、货运等任务,也为业务垂直飞行器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方向。
2006年在园区成立的中科院纳米所,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此次参会,中科院纳米所将近年来的产学研优秀成果搬到纳博会现场,包括有望在AR/VR近眼显示、可穿戴显示、智能车灯等领域大显身手的高质量硅基氮化镓外延材料,针对未来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高地类器官领域建立的创新中心,可穿戴智能柔性微纳传感器,微机械压点超声波传感器这批背靠中科院深厚研究背景又紧贴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技术,成为苏州工业园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累累硕果。
揭榜挂帅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作为本届纳博会的主办单位之一,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在开幕仪式上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指南。这次发布的5个榜单,是我们积极布局的几个重点方向,希望集各方力量,针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展开重点攻关。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副主任、江苏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科说。
目前,第三代半导体在国际上还未形成技术标准体系,我国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实现并跑甚至领跑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目标。自2021年3月获批至今,短短两年,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跑出了建设加速度。目前,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已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研发项目7项,组织了3个揭榜挂帅项目,在大尺寸氮化镓材料制备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累计申请核心专利超200项。
依托旗下各公共技术平台,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还为提升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能力提供关键支撑,材料生长创新平台推动Micro-LED、可见光通讯应用等领域技术指标国内领先,测试分析与服役评价平台累计为100多家机构提供科研支撑。此外,引进了30多位国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核心科研团队规模近300人,联合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和人才实训基地;推动落地产业化项目35项,设立17个联合研发中心,已构建覆盖全国的协同创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