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雷锋纪念馆的雷锋雕塑。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3月5日,一位集邮爱好者在江苏苏州邮政局展示刚购买的《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六十周年》纪念邮票。
王建康摄(人民图片)
又是一年好春光。
3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名为《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六十周年》的纪念邮票,其中一枚以金色雷锋塑像为主体图案。方寸间,雷锋昂首挺胸,面含微笑,仿佛正阔步走在春风中。他的神情欢快温暖,令人动容,让人怀念。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要“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春风一起,我更想你。”这是网友对雷锋的纪念,也是无数人对雷锋这个名字的共同感受。
幸沐好春光
在望城生活的18年,他走过了从黑暗至光明的分界。在新中国春光的沐浴下,雷锋长成了一名坚强、善良、忠诚的青年。
3月,湖南长沙望城阳光和煦,正值暖春。这是雷锋生长的地方。
1940年12月出生的雷锋,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吃百家饭长大。旧社会的黑暗,让他儿时尝遍了生活的苦。给地主放猪时,每天只得一捧糙米,雷锋弄个破砂锅自己煮着吃。一次,狗抢吃他的饭,雷锋打了狗一下,狠心的地主竟向他手上砍了三刀,还把他赶了出来。后来收养他的六叔奶奶生活极其困难,雷锋只得独自外出讨饭。
是解放,让苦难的雷锋获得新生:土改中,雷锋获得3.6亩耕地;10岁,党和政府送他免费上小学;14岁,一条鲜艳的红领巾把他系在了党的怀抱里;16岁时,他进入湖南省望城县委机关,既当通讯员又当警卫员,还兼着勤务员。虽然只上过“高小”,雷锋却自学完成了初中、高中的语文课程,在工人夜校担任语文教员。
在望城生活的18年,他走过了从黑暗至光明的分界。在新中国春光的沐浴下,雷锋长成了一名坚强、善良、忠诚的青年。他主动响应党的号召参加农业生产,成为望城县第一个拖拉机手;全国支援鞍钢时,他从湘江之畔赶往祖国的钢铁心脏,在矿山上开起推土机;当国家征集适龄青年入伍,他率先报名,要扛起枪保卫祖国;在入伍新兵中,他又是第一个入党……
麓山苍苍,湘水泱泱。一座雷锋故居、一座湖南雷锋纪念馆,在故土守护着他的英魂。在他身后,几十年来,一批批追随者接续谱写着“锋”火相传的篇章。
湖南雷锋纪念馆里有2300多名“雷锋志愿者”,为游客讲解雷锋事迹、传播雷锋精神。63岁的无臂志愿者谭荒芳从事雷锋事迹宣讲近40年,从雷锋身上汲取了无尽能量:“雷锋是我的人生路标,他激励我努力奋斗,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为克服双手残疾带来的极大困难,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学写字、学电脑、做宣讲、开办志愿活动工作室,“播雷锋精神,做雷锋传人”。
半城风景,一城“雷锋”。如今的望城,是全国志愿者比例最高的城区之一;一个个新时代“雷锋”在这里传递“接力棒”,使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雷锋在长沙十八年,长沙记雷锋一辈子。”在这座少年雷锋成长的城市,无数“一滴水”正汇成向上向善的汪洋大海。现在,湖南有注册志愿者149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22.6%,几乎每4个人里就有一名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6.5万个,居全国前列;在这其中,有“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全国最美奋斗者”文花枝、“感动中国人物”黄舸、“向阳青年”邹勇松等一批先进典型。
点点微光汇成曜曜星河,彰显社会的温度。
行在春天里
雷锋在抚顺工作生活了两年四个月。他的不朽光芒,至今依然照亮这座城市。
辽宁抚顺,雷锋的“第二故乡”。从1960年4月随部队来到抚顺,至1962年8月15日因公牺牲后长眠于此,雷锋在抚顺工作生活了两年四个月。他的不朽光芒,至今依然照亮这座城市。
1960年10月10日,雷锋被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聘请为校外大队辅导员,陪伴很多孩子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忆起见到雷锋的最初印象,70岁的孙桂琴老人清晰记得,“雷锋个子不高,走起路来特别精神”。逾一甲子时光已过,雷锋亲切热情的模样依然烙在孙桂琴脑海里。雷锋常来学校,给小同学们讲故事,总能把大道理讲到孩子心坎里;小时候的孙桂琴内向怕生,雷锋总把她拉到身边,叫她“小桂琴”。雷锋告诉他们,“幸福是共产党带来的”,要记住“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还手把手地教他们缝补袜子,给他们做储物箱、针线包。
谈及过往,同样毕业于这所小学的韩颂东,仿佛又见到了那个热热闹闹地和小朋友“掰腕子”的解放军叔叔。雷锋喜欢孩子,出差超过3天,就会来信问:同学们“学了些什么,有没有进步”?快到期末,雷锋总拿省吃俭用攒的钱去买铅笔,当作给孩子们的奖励。在教育战线上耕耘36年,退休后的韩颂东记得,“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是雷锋教给我的”。
作为雷锋精神发祥地,抚顺在全国首创“百姓雷锋”评选表彰活动,2006年至今连续开展17届,评选出175位“百姓雷锋”个人、55个“百姓雷锋”优秀团队。
冬尽春来,日日夜夜。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清晨,朝霞还未布满天空,90岁的姚恩亮已开始整理制作黑板报材料。他在社区办黑板报《党员之家》22年,写下30多万字,还在20年间照顾了3位孤寡老人,资助6名农村贫困学生成才;
午时,烈日当空,“百姓雷锋”外卖员卢旭东正穿梭于大街小巷。被称为“外卖侠”的他不仅敬业,更会“该出手时就出手”,疏导交通、勇斗劫匪、救助摔倒老人,展现雷锋本色;
入夜,天色渐暗,“雷锋派出所”的民警还在帮居民换煤气罐。自1993年成立以来,冠以“雷锋”之名的这座派出所,首创雷锋窗口岗,给辖区百姓排忧解难……
走在抚顺,雷锋元素随处可见。雷锋路、雷锋小学、雷锋公园、雷锋号公交车、刷着雷锋名言的大楼……“雷锋”不仅出现在抚顺每一寸土地上,更活在抚顺人民中间。
春暖聚人心
如今,“雷锋班”已收到了47万多封信,这些来信穿越时间长河,跨越天南海北。
每个雷锋停留过的地方,都有一段段动人故事。
雷锋有写日记的习惯。1960年10月21日,他在日记中写:“我要牢牢记住这段名言: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想起激情燃烧的青春,庞春学觉得,参军后最幸运的事就是认识雷锋,和雷锋朝夕相处了20个月。庞春学记得清楚:“1961年冬训,我得了重感冒,发高烧,住进了部队医院。雷锋是我班长,他跟连队领导请了假,专程到部队医院看我。那时生活物资非常贫缺,很少能在商店货架上看到罐头,但雷锋买了两瓶水果罐头到医院,再三嘱咐我好好养病。”
陈来福是雷锋战友,跟雷锋同一天入伍,编在一个排,同吃一锅饭,睡过上下铺。说起雷锋,陈来福时而面带笑意,时而泣不成声:“团部从新兵排抽调雷锋和我到团宣传队排节目,我拉二胡,雷锋试演一个4人快板,但他满口湖南话,不合演出要求,又让他烧开水去了。可他任劳任怨,认认真真地烧,一干就是半年。”“发生水灾,部队去抢险,他干活不要命;困难时期,我们去割草,他把饭让给忘记带中午饭的战友,自己空着肚子干活,因劳累过度晕过去两次……”
因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甘于奉献,雷锋事迹在他生前就经常登上原沈阳军区《前进报》。1963年1月7日,雷锋牺牲后不到半年,他生前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
之后,收信地址为“雷锋班”的来信,雪片一样飞来。人们都说,寄给“雷锋班”的信不会错,寄给“雷锋班”的信总有回音。
那是因为“雷锋班”获得了两项“特批”:信封上只要有“雷锋班”三个字就要及时送达,部队内部开了一条沿用至今的转送专线;而且,“雷锋班”的战士可以在每晚熄灯后,继续给全国群众回信。
如今,“雷锋班”已收到了47万多封信,这些来信穿越时间长河,跨越天南海北——
1963年,吉林省通榆县北庆小学的少先队员写信,“邀请‘雷锋班’的班长作为我们校外的名誉大队辅导员”;2004年,北京三帆中学初二(3)班董晓写道,“对‘雷锋精神’的最好诠释还应该是行动”;2011年,英国79岁的李艺·布鲁诺女士来鸿,“渴望进一步了解雷锋精神”;2013年,山东淄博远大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员工提笔,“我们将全力以赴地为客户服务,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雷锋精神新篇章”;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通德桥实验小学一名四年级的孩子告诉战士们,“我们都在努力争做‘小雷锋’”……
信里内容个个不同,对雷锋的敬仰却无二致。这是人格精神的感召,是跨域时空的共鸣。
融于春风中
60年前,雷锋事迹传遍中华大地,60年后,雷锋精神的光芒愈加熠熠生辉。
2021年,雷锋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
春秋易逝,雷锋却从未离开。
他的故事,我们记得。“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他的快乐,我们深知。雷锋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他的话语,我们难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善于钻。”……
时至今日,《学习雷锋好榜样》等讴歌雷锋的歌曲已超600首;《人民日报》有关雷锋的报道多达9000多篇;近10年来,人民网每年评选学雷锋榜样近万人,我国志愿者注册数量已超过2.3亿。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首小诗,一句叩问,全国各地人民用行动给出回答。
在祖国大西北,新疆旅游出租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雷锋车队满载米面油等慰问品,前往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绿谷老年公寓开展慰问活动;放眼太行,山西阳泉志愿者到矿区清运垃圾,助力把以前的废弃矿区变身民宿;江西老区,1.7万支“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帮烈属老人搞卫生、做家务、查身体;在安徽,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月形小学的孩子们在学校菜园里采摘蔬菜,捐赠给社区老年食堂……
60年前,雷锋事迹传遍中华大地,60年后,雷锋精神的光芒愈加熠熠生辉。神州大地上,追忆雷锋事迹、传承雷锋精神的活动蔚然成风……
“今后,我要更加热爱人民和尊敬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这是1962年8月10日,雷锋在人生最后一篇日记中的话。如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展示着时代的爱;“中国道德人物”体现着道德之美;“中国好人榜”流露着现实的暖……无数“活雷锋”生活在我们身边,有一份力,发一份光,续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日记》。
沐三月暖阳,坐东风而见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融于春风之中,传遍华夏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