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唐 悦
社会救助扩围增效、3万户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120个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改造提升……3月17日,记者从全省民政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今年,全省民政系统将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持续打造“人本民政”“法治民政”“协同民政”和“智慧民政”,为人民幸福安康持续加码。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谢晓军表示,民政部门将聚焦促进共同富裕,提升社会救助的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实效性,让困难群体感受到更多温暖。全面推进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加大对非本地户籍人口救助力度。通过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机制,并形成“物质+服务”救助方式,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服务质量。
社会救助扩围增效,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
记者了解到,过去的一年,我省困难群众基本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37.95万户64.14万人,特困人员20.2万人。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823元;城乡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705元、1156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省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577元、122元。为89万困难群众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1.3亿元。
通过持续推进温情社会救助改革,全省各地已形成“快”响应、“简”程序、“暖”服务的社会救助网络。
南京市副市长季铁军介绍,南京连续19年提高低保标准,并在省内率先实现城乡同标和全城同标,2022年全市低保标准提高至1030元/月,让8.6万余名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通过常态化开展“宁安康”探访关爱服务,南京建立重点关注对象、潜在救助对象工作清单,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早脱困。仅去年该市就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069万元;针对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天气,还及时发放一次性电费补贴,让困难群众安全度夏。
宿迁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组织架构体系,最大限度统筹50个救助事项办理流程,困难群众仅需提交一次材料,即可申办事项,去年办理救助事项3.97万件。
聚焦“一老一幼”,支持“原居享老”“社区安老”
做好“一老一幼”服务保障,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去年,“苏适养老”品牌开新篇,全省共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6万户,新改造提升110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全省完成省定培训课程护理员5.1万人,各地开展当地养老护理员培训11.7万人次,300万老年人接受居家上门服务。全省新建扩建120个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服务儿童10.8万人次。各地分类保障困境儿童52.62万人,保障水平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我们对全市5000人次失能、部分失能老人开展居家养老援助服务,去年支持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500张。”无锡市副市长卢敏介绍,无锡将适老化改造范围扩大到高龄空巢独居、高龄重度失能两类亟需的老年人家庭,目前已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9000余户。“锡心香伴”惠老助餐受到老人欢迎,当地还创新出台养老机构膳食服务工作指引和财务管理专项指引,新建区域性助餐中心15个,构建了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四个一点”资金筹措机制。无锡还开发了“锡心养”养老地图等一批养老智能应用场景。
今年,全省民政系统将用心打造“苏适养老”服务品牌,实施“原居享老”支持和“社区安老”提升两大行动,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按照部署,年内将完成3万户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5000人次,设置家庭养老照护床位1000张;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000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500个社区助餐点。
聚力未成年人保护,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切实兜住底线、夯实基础、整合资源,打造“苏童成长”关爱服务品牌。今年我省将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照护协议签订和监护职责履行全覆盖,建立健全四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改造提升120个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提升基层儿童工作者队伍能力。
创新基层治理,改造新建300个城乡社区服务中心
过去的五年里,全省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涌现出“马庄经验”“仙林街道网格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等一批典型经验,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社会组织累计实施帮扶项目7593个,投入帮扶资金33.17亿元。全省注册志愿者达2198万人,乡镇(街道)社工站实现全覆盖。
各地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上不断改革创新,在汇聚慈善志愿力量上深耕细作。苏州市副市长查颖冬介绍,该市2022年累计引导13家社会组织投入资金788.36万元,开展帮扶项目36个,受益人数达3.7万人。2万余家社区社会组织投身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协商、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助力乡村振兴。全市97个镇(街道)、881个村(社区)均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引导6098万元慈善资金下沉,开展“兑现微心愿”“春风送岗”等服务项目,畅通了慈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
今年,我省将实施“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改造提升和新建3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健全“五社联动”机制,每个设区市将选择1个县(市、区)和5个左右乡镇(街道)开展试点。
我省还将探索建立全省性社会组织参与对口支援协作和助力乡村振兴共商共建共享机制,打造“苏社有为、振兴发展”公益项目品牌。通过“苏社有为促就业”社会组织专场招聘,做好2023年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服务;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基本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