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蔡姝雯 张宣 程晓琳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实力担当”,也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
“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激励江苏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继续向“高能级”挺进。省实验室、重大科研设施、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我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正在形成多点开花的全方位战略布局,各平台着力提升其引领性、开放性和不可替代性,充分“聚能”“释能”“赋能”,激发创新“裂变”。
平台“聚能”,点燃创新“强引擎”
3月18日记者联系到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明时,他正马不停蹄地筹备即将召开的2023全球6G技术大会。从2G、3G追赶,4G并跑,5G领跑,到如今6G力争引领创新,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新史。作为我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领头羊”,紫金山实验室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全球正处于6G技术遴选的窗口期,通信技术强国、国际组织与领先企业正积极布局6G研究。值此节点,由紫金山实验室参与主办的全球6G技术大会即将在南京召开,意义非凡。
全球6G技术大会是目前6G领域覆盖最为广泛、内容最为全面的国际会议。首届会议于2020年9月启动,2022年3月成功举办第二届,吸引我国从事6G研究的顶尖专家学者及10多个国家的权威专家参会,为全球科技合作与协同创新“架桥铺路”。本届大会将为南京乃至江苏在6G赛道上开足马力“点燃”强引擎。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支撑,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其布局、提升其“能级”,对于提高科技创新整体效能至关重要。
“我们将构建6G开放性综合实验平台,在此平台上培育战略科技力量。”黄永明分析,我国6G要延续5G优势,一方面要在6G无线传输和网络候选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另一方面还要解决关键核心器件芯片问题,补短板同时还要锻长板。“2023年,6G网络架构的研究仍然是重中之重,我们已联合华为、中兴、移动、电信、清华、北邮等20家科研单位系统性开展6G研究,力争为我国乃至全球网络通信提供创新引领。”
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表示,为充分发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聚能”作用,紫金山实验室将继续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重点突破包括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充分“释能”,让创新成果“百花满园”
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到引领未来前沿技术,以紫金山实验室为代表的我省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正在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贡献。
近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总验收,这意味着我国初步建成国际先进的真空互联综合实验装置。
记者在现场看到,长达203米的真空互联管道交错编织成“纳米世界”,近40台大型工艺设备已实现互联,配套的材料制备与工艺、跨尺度性能测试等五大模块平台全部建成。研究样品正以每分钟3.2米的运行速度在真空管道中穿梭前行,到达一个个设备节点进行实验。
面向重要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须进行前瞻性布局。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所务委员、实验站主任张珽研究员介绍,始建于2014年的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是集材料生长、器件加工、测试分析为一体的材料领域重大综合科研装置,由于开创了变革性的技术路线,目前跑在国内同领域的最前端。实验站聚集200多名纳米领域的高端人才,在半导体材料、量子材料、高温超导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及新型纳米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让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充分‘释能’,有助于创新成果‘百花满园’。”张珽介绍,实验站开通共享服务,向全球的高校、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开放,至去年底累计开展合作课题651个,服务用户220多家,并逐步建立立足江苏省、辐射长三角、延伸海内外的用户科研服务体系。
“对于总书记提出的‘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的要求,我们信心十足。”张珽说,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应该具有引领性、开放性和不可替代性。实验站将加强多功能性和不可替代性,提供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核心技术突破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支撑,继续向“建设成国际上最先进的纳米器件与材料综合研究系统和公共实验平台”这一目标迈进,为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纳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加强“赋能”,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省建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1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91家。”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的部署,加快推进“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资源共享与服务”3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如何进一步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积极对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省地联动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争有更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融入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
发挥战略科技力量骨干引领作用,支撑重大原始创新突破。高层次保障国家和省实验室建设。支持苏州实验室加快建设,凝练开展首批战略科研任务;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和钟山实验室等创新体制机制、更多承担国家任务,成为代表国家水平的核心战略科技力量;整合资源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优化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打造一批支撑有力、前沿领先、根基深厚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预研建设,积极培育创建国家重大科研设施(平台)。
优化创新平台运行管理,提升整体创新效能。谋划省重点实验室重组,优化完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将省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我省前沿引领和原始创新的中坚力量;优化整合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平台基础资源开放服务能力、技术创新服务能力,以及区域产业创新发展服务能力。
强化产业战略支撑平台能力,赋能产业技术自主可控。持续发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枢作用,深入实施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转化,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聚焦我省优势特色领域,培育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撑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水平,打造更多链接国际国内优势创新资源、突破产业安全关键技术、催生创新型产业的重要节点。
提升科技公共服务支撑能级,促进创新生态持续完善。突出基础性、公益性和技术性,新建一批跨学科交叉、跨领域融合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推进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和技术交易市场融合发展,常态化、体系化、专业化开展“成果拍卖季”“创新挑战季”等“揭榜挂帅”服务活动,力争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