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苹果iPhone15系列eSIM版本将会扩大登陆的国家与地区,这就意味着这些国家地区的iPhone15系列将不具备实体SIM卡槽,只能通过eSIM蜂窝连接。
去年,华尔街日报就曾表示,SIM卡的时代已经过去,世界将全面拥抱eSIM的到来。由于欧洲和亚洲越来越多厂商采用eSIM技术,以及第三代iPhoneSE增加了eSIM版,美国运营商已经准备在不远的将来迎接仅支持eSIM的iPhone。而之后发布的iPhone14系列则全面取消美国市场的实体SIM卡槽,取而代之的正是eSIM蜂窝连接。
SIM卡本质上只是一个小型存储芯片,插卡后手机之所以可以联网主要是因为手机读取储存在SIM卡中的配置文件,SIM就相当于储存这个文件的U盘。既然最终还是要经过手机读取,为什么不采取下载配置的方式呢?所以eSIM就应运而生,但时至今日,它在国内的推广依旧不容乐观。
首先是运营商问题,运营商手握SIM卡大权,一旦开放eSIM卡给手机厂商,那么运营商就成了彻彻底底的服务商,将失去对用户的控制权。eSIM卡上的任何事都可以通过手机解决,那么就没有客户去到线下营业厅,在营收这块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其次是安全问题,就目前大多数海外eSIM服务的开通流程而言,无论是开通新号码还是激活旧号码,整个写入过程都以用户名、密码为主要验证手段,并未对申请者的身份作出核验。即使eSIM在国内落地后加入实名验证与活体验证,运营商也难以保证开通相关业务的手机有无被恶意篡改。
随着去年iPhone14系列eSIM版本在美国市场的良好表现,苹果打算在iPhone15系列中扩大eSIM版本的规模也就顺理成章了。根据现有信息,苹果可能会在法国市场移除实体SIM卡槽,推出eSIM版本。并且按照苹果在欧洲市场通常采用同一机型销售的策略,那么至少在英国、爱尔兰、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波兰、荷兰、比利时、丹麦、芬兰、挪威、瑞典、瑞士等国家/地区也将销售仅使用eSIM的iPhone15系列。
但国内用户或许又将无缘这一新功能,仍将继续与实体SIM卡相爱相杀。2017年9月,苹果发布了AppleWatchSeries3,为AppleWatch加入了eSIM,但当时eSIM技术并未如期在国内落地,导致不少购买蜂窝版的用户迟迟无法用上这个支撑近千元差价的核心卖点,即使是苹果最终也只得在手表上市半年后开放蜂窝版手表的无条件退款。在随后的AppleWatchSeries4发布中,苹果在产品上市前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才正式开启了AppleWatch蜂窝版在国内的序幕。
对于用户而言,eSIM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能够降低用户的换机步骤,同时体验更加流畅。而对于厂商而言,eSIM的出现,无疑能够在如今这个手机内部空间愈发吃紧的时代,腾出更多空间去升级手机其他参数。不过尽管如此,目前eSIM在国内仍是小范围普及的阶段,并没有在手机中实装,国内用户想要体验到eSIM带来的便捷,依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