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付 奇
5月9日上午,记者跟随省工信厅相关调研小组,来到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华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半导体元器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专项从事集成电路封装,建厂3年年销售收入已达14亿元。
当前,高科技制造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集成电路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但“如何转”成为很多企业面临的难题。去年,我省开展制造业“智改数转”免费诊断,南京优倍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为华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提供诊断服务。此次省工信厅上门追踪服务效果,继续为企业“智改数转”把脉问诊。
“服务商帮你们做了哪些事?‘把脉’效果怎么样?”省工信厅两化融合推进处副处长钟维亚直奔主题。
“南京优倍为我们制定详细表格方案,并到各个部门一一了解情况,调研一两个月后出具诊断报告,指出改造升级的方向。”华天科技公司项目总监朱玉平回答说,公司车间按照诊断“开方”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不良品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均显著降低,相比之前产量增长218%,月均产值增长180%,产品良率总体提高8个百分点。企业成功创建2023年度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参加调研座谈的南京优倍副总经理叶建峰介绍,仅去年一年,公司就承接130家企业的咨询服务,“我们的母公司本身也是制造企业,对‘智改’过程中的问题了解较深。优倍主要从质量、成本、效益三方面对企业展开‘望闻问切’,给出相关‘诊断报告’。”
我省是较早启动“智改数转”服务商培育的省份之一。为更好对“智改数转”进行“辅导”,省工信厅专门设立“智改数转”服务商“资源池”,像优倍这样的“入池”服务商,眼下已有近千家。目前,“入池”服务商分为智能装备服务商、网络服务商、系统解决服务商等7大类型,实施动态管理。
“企业‘智改数转’还有哪些难点、卡点需要我们协调帮助?”钟维亚追问。
“有!我带大家去看看。”朱玉平直言不讳。跟随其脚步,调研组一行来到企业制造二部生产车间。隔着玻璃,可以看到一排排打线机。“‘压焊’工艺是封测厂能力最主要的体现,像这样的设备全厂有2000台,占整个厂区投资的一二成。”朱玉平指着一台机器介绍说,现在单个工序实现完全自动化,但在两个工序之间的“换料”环节,依旧需要人工操作,如果加装自动化装置,可以大幅节省上下料时间和人工成本,提升产线效率。
“江苏是封测大省,华天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如果有专门的焊线自动化服务商,有望率先解决这一行业难点。”朱玉平建议,在7类服务商的基础上,未来服务商类型可以更细化,分行业设立“资源池”。
“你们的意见非常宝贵,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钟维亚表示,省工信厅制定免费诊断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诊断流程,遴选优秀服务商,强化过程监督,提高诊断服务质量。“接下来有需要政府部门‘牵线搭桥’的地方,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省工信厅两化融合推进处王琼瑶给企业送上《江苏省集成电路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第三版)》,“上面内容很详尽,供你们参考。”
当天下午,调研组回到省工信厅后,第一时间将调研情况汇报给分管副厅长徐军。
“坚持主题教育与业务开展双融合,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深入基层和企业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智改数转’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走深向实。”徐军表示,针对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今年省市将协同组织“智改数转”服务商,围绕车间、工厂和数字化应用三个方向,编制细分行业“智改数转”实施指南,深入开展制造业“智改数转”诊断工作,为1.8万家中小企业免费提供“一企一策”数字化转型方案,并组织“智改数转”政策解读会、行业专题交流会、供需对接等各类活动,既给广大制造业企业“把好脉”又能“开良方”。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工信厅制定《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围绕省委“三进三解”调研活动要求,结合推动集群培育、创新驱动、“三化”提升、数实融合、企业服务、产业治理等重点任务,形成44项调研重点课题,聚焦解决“真问题”,避免“一阵风”,精准深入,切实提升调研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