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新境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常州发布”推出系列报道“深化改革再出发”,聚焦我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闯出的发展新路径、拓展的发展新空间、激活的发展新动能,展现来自改革一线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健全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体制机制。
从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
到乡镇经济“苏南模式”发源地
始终坚守实体经济
做大做强制造业
是常州百年工业基因的底色
更是这座城市
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
在百年工业之路上不断升级,常州趟出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非“常”之道:三获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成为全省唯一三次获该项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城市;中国工业大奖、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均列全国地级市第一;中国天眼、嫦娥奔月、天宫空间站等“国之重器”都有常州贡献。
工业制造在常州何以成为“常青树”?
向数智升级,增产业动能
在常州城东雕庄街道,有一处老运河新运河围合交织出的岛状陆地——凤凰新城。这里“三横九纵一环”路网快速便捷,“居家休闲半岛,水乡记忆空间”的江南水乡图景跃然眼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200多家中小企业扎根于此,纺织印染欣欣向荣。相伴而生的是“小散乱污”企业占比超过70%。2012年起,这里的传统企业率先迈开步伐,穿上“数字战衣”投身新时代浪潮。
平均每分钟可下线一件成衣,从前端设计到亮相市场,最快仅需10天。规模化反应大幅提升,是华利达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成果。
从一家籍籍无名的苏南服装小厂,到拥有1万多名员工的全球化企业集团,华利达也曾面临着转型阵痛。通过研发、生产、供销等领域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华利达开启了自我变革之路:内部提升自动化、省人化、绩效化现场装备,通过工厂大数据平台,快决策、快调整、快改善,实现年终产品无库存;外部与客户市场全球系统直连。2023年,企业整体生产效率至少提升20%、成本下降10%,年销售额达76亿元。
在这片沃土上,同样迎来“第二春”的还有常州亚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数字赋能,亚东建成全市纺织行业首个“数字孪生工厂”,实现从“代替人”到“协助人”,打造出高效率、高质量、高集成的工业互联网样板工厂。
在传统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时代分岔口,华利达和亚东科技是这片老工业基地集体转型的缩影。
当前,常州正深入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重点企业建设灯塔工厂、智能工厂。
企业向智,靠平台支撑。近年来,常州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化“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建设,构筑智能制造相关产业技术创新生态。
企业向智,有政策托底。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十百千”工程,常州着力于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推动智改、数转、网联上下功夫,帮助企业找到出路、引上正路、走上强路。
用科创赋能,向高端跃进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全域创新变革。近年来,常州持续“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用好平台“利器”,打造创新“重器”,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机床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母机”,是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命脉。日前,由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联合大连理工大学提出的“工业母机精度保持性的快速测评”入选2024“十大工程技术难题”。
从“空中楼阁”到落地生花。最近,位于科教城的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现场,一批自主研发的仪器设备正在调试。其中,全国首套载重20吨的“整机精度保持性加速测试平台”有两层楼高,可以模拟振动、温湿度、静动态力等载荷,对机床进行精度保持性的加速测试。
主攻新技术,专啃“硬骨头”。在常州,像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这样的创新平台还有很多。2023年,常州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69家,其中国家级平台2家,省级平台567家。
做企业“外脑”,激发创新活力。受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所托,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开发了油缸活塞杆搬运机械手系统,12年来累计生产数百万根活塞杆。
2023年,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与中创新航、微亿智造等21家单位共建联合创新中心;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与中国商飞、中航工业等24家单位共建联合研究中心。
着力把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常州通过产学研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迈向大市场,通过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向“高精尖特”发展。
营造高浓度创新生态,培育高质量创新企业。2023年,常州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第17。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40家,有效高新企业数达4720家,增长28.3%。累计拥有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61家、瞪羚企业935家。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8%,位列江苏省第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2%,位列全省第二。
昔日老厂房,今朝潮玩地
常州,工业底蕴深厚
一批老厂房、老设备
带着时代的记忆
依旧伫立在时光中
随着产业升级、城市扩张
如何让这些沧桑的“老家底”
重获“新生”
继续讲述城市里“光阴的故事”
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冷却塔
近年来,常州将工业遗存保护与城市更新、创意经济相融合,打造了一批潮流地标和打卡地,形成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常州经验”。持续做好“文化”文章,让老念想变新蓝图,让老厂房变新地标,让老遗址变新景点。
蓝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前身:常州皮革机械制造厂)
徜徉在油罐公园、三堡街、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等运河工业遗存中,一间间文艺店铺、咖啡馆入驻其中成为“新主人”,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饱经沧桑的工业印记迸发出无尽活力,与城市更新、创意经济不断碰撞出新火花。
运河五号(前身:常州第五纺织厂)
用人文温度感受工业尺度
在常州
工业遗存是过去式,也是未来时
油罐公园(前身:武进煤炭石油公司)
“老家底”也是新势力
立字当头、先立后破
这是一次志在未来、万众一“新”的探索
放大传统优势,用好“看家本领”
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常州昂首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