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60亩大豆可是我的宝贝疙瘩,是用我们的亲本材料培育出来的。现在已经进入试验第二年,再有一年就有望通过验收,进行大规模推广。”昨天傍晚,卞庆中站在460亩试验田边上,望着绿油油的豆苗,眼中满是宠溺。
试验田里,一半种着卞庆中的“扬豆15号”“扬豆16号”“扬豆40号”大豆品种;另一半则种着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团队培育的“南农46”“南农47”大豆品种。
卞庆中是扬州市扬子江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从事优质稻麦种的培育和销售,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看上去一副“乡土农民”的模样。盖钧镒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是目前国内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和数量遗传研究第一人。
“乡土农民”和“大豆院士”,他们的大豆咋跑到一块田里了?
“扬州地区缺少本土种质企业培育的大豆品种,农民种的都是山东、河南豆。”卞庆中说,三年前他去南京农业大学学习,认识了全国大豆产业体系科学家、盖钧镒院士团队成员王吴彬教授,他发出了“江苏大豆种植户种的都是外省品种,高产品种更少”的忧虑,提出与南农大“共同培育符合江苏土壤气候的大豆品种”的想法。王吴彬当即表示“合作选育,共同研发”。
上个月,卞庆中与盖钧镒院士团队达成了合作,并谋划设立盖钧镒院士团队(企业)大豆创新中心。有了院士团队3万多份大豆遗传材料支持种质培育,让卞庆中信心倍增。未来三年,院士团队将在良种供给、新品创新、品牌授权、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扬子江种业支持,先期开展“昊豆208”新品种培育,助力扬州地区的大豆繁育。
去年,“昊豆208”品种凭借高产量、高蛋白质等优点成功通过终审,进入示范推广阶段。卞庆中向王吴彬报喜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可惜亲本材料不是扬州的,总归还是‘外地孩子’。我更希望现在培育适应扬州土壤气候的‘扬豆’系列能够成功,更希望有机会向盖院士请教!”
不久,王吴彬向盖钧镒引荐了卞庆中。在今年年初江苏省科技协会的一次活动中,卞庆中第一次见到了这位国内闻名的“大豆院士”。“当时,盖院士对我说,没想到我们江苏省还有一位农民企业家,甘心为大豆种质培育四处奔波。这一句让我深受感动,那可是站在我国大豆‘金字塔尖’的人物啊。”回忆起年初与盖院士见面的情景,卞庆中仍然激动不已。就这样,一场“扬豆”品种培育之旅开启了。
大豆是国家战略资源,拥有人体必需的蛋白以及食用价值和工业价值。本世纪初,扬州市高邮甘垛、横泾、临泽等里下河乡镇拥有黄豆、黑豆种植面积30多万亩,大豆曾远销日韩。后来,随着大豆市场价格渐渐走低,种植户大豆种植积极性逐渐减弱。
如今,扬子江种业试验种植的“扬豆”系列大豆长势喜人。
蹲在大豆垄上,查看豆苗生长,卞庆中十分憧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中国大豆要自强,我的愿望是,‘扬豆’系列出油量高、抗病性强、致富乡亲的作用大。未来,在我们扬州地区,不再只是‘一年两熟’的稻麦,而是一幅‘稻谷飘香、麦浪翻滚、豆瓣生花’的盛景。”
通讯员 邮萱 陆悦 记者 嵇长青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