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要。今年以来,淮安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不动摇,聚焦聚力先进制造业发展,持之以恒攻项目、稳增长、优环境、促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市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项目是淮安近年来发展加快突破的密码,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抓手。走进淮安盐穴压气储能发电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奋战景象。100多名工人顶烈日、冒酷暑,全力以赴赶工期、抓进度,确保项目按照序时节点加速推进。江苏国信苏盐储能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青峰说:“8月份以来,我们重点对第一组两个井眼进行施工,根据项目进度计划安排,1号机组计划于2025年6月底并网发电,2号机组计划于2025年11月底并网发电。”
淮安拥有得天独厚的盐矿资源,蕴藏着1300多亿吨的岩盐,在成就了盐化工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多年开采形成的盐穴地下空间体积庞大,为转换新赛道提供了绝佳的契机。据了解,淮安盐穴压气储能发电项目空气压力最大达17兆帕,储能容量达2400MWh(兆瓦时),电电转化效率在71%以上,年发电量可达7.92亿千瓦时,可以为60万户普通家庭提供一年的用电量,每年减少标煤消耗2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60万吨。江苏国信苏盐储能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治琨介绍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作为一种绿色、清洁的能源存储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问题,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开拓‘盐+储能’新模式能够有效带动淮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淮安地区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近年来,淮安以“7+3”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重点,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贡献度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深化“亩产效益”改革等基础上,积极对接省“10+X”未来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的产业环境。
此外,结合淮安实际,还研究制定《淮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施方案》,重点培育“35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聚焦“新三样”“三根丝”等优势新兴产业,分行业制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1-7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工业开票销售、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10.3%、16%、31%,均居全省第一。
红视光电科技显示屏生产项目主要生产高清显示器,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场景演播中心、视频会议、交通指挥、数据可视化和电影剧院,可实现裸眼3D等视觉体验。目前一期54台设备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二期设备也在同步调试中。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开票销售10亿元。江苏红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刘聪说:“目前我们以倒装芯片技术生产COB显示模组,目前最小量产的间距是micro0.39,0.39意味着两个显示单元的间距只有0.39毫米,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实现量产。”
淮安良好的产业布局与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也催生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4个,同比增长41.2%;新招引科技型项目261个,同比增长89.13%;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为216个、148个;全市完成工业投资619.8亿元,同比增长22.8%;上半年,全市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产值增长14.7%,总量占全市78.4%,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纤维新材料等产业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集群发展成效不断显现。
上半年,淮安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4个,同比增长41.2%;新招引科技型项目261个,同比增长89.13%;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为216个、148个;全市完成工业投资619.8亿元,同比增长22.8%;上半年,全市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产值增长14.7%,总量占全市78.4%。淮安市工信局局长杨维东说:“我们将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更大决心、更新思路、更实举措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紧盯项目建设‘1533’工程,深化项目‘五新’全生命周期管理, 精准导入优质创新资源,深化政产学研协作,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持续推进百亿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千企技改‘智改数转网联’传统产业焕新等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方向发展,持续推进四最营商环境的建设,为新型工业化发展营造更佳的产业生态。”(郑国梁 任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