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苏州始终坚持把产业援建作为对口支援的重要内容,以项目援藏为抓手,一个个应林周所需、尽苏州所能的产业项目,正为当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山清水秀,绿草如茵,西藏的天空格外蓝。林周是拉萨第一产粮大县、第二牧业大县,一批批援藏工作组都对农牧业发展高度重视。早在1995年第一批援藏工作组开展工作时,苏州援藏干部就提出稳定青稞产量之后扩大小麦种植,同时增加油菜籽品种。1997年,在满足粮食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林周县交出了500万斤商品粮,成为西藏第一个生产粮食过亿斤的县。30年间,林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粮稳步提升,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5%,产粮大县地位不断巩固。
西藏地区养殖牦牛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深耕特色产业也让林周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在林周县松盘村的格桑塘现代农牧业产业示范园,不同于草场的放养,牦牛养殖圈里牦牛们正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吃着精细化的饲料,科学化的养殖也让整个林周县的牦牛养殖产业进入了科学化的新阶段。
长期以来,因资金和技术匮乏等原因导致产业难以形成集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周经济发展。近年来,在江苏援藏的大力支持下,西藏首个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农牧示范园区—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在林周正式投运,带动当地传统产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格桑塘现代农牧业产业示范园养殖场场长杨红军介绍,饲料多样化,牦牛生长速度就更快一点,增肉率更高,以前的牦牛出栏时间比较长,需要8年、9年,现在科学管理,4年可以出栏。
从“靠天养”走向“科学养 ”,为了解决当地长期以来粗放的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苏州援藏工作组在参与管理运营的过程中,一方面以“交换”促品质的方式,从牧民手中收购质量欠佳的牦牛进行科学养育、改良饲养,同时推广优良牦牛品种,实现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农业专家交流考察,传授经验。
格桑塘现代农牧业产业示范园奶牛场组长益西平措说:“苏州援藏的专家来到我们这边,给我们也讲过很多科学化的养殖方面的知识,育肥这些都给我们细心讲过,对我们的帮助也是挺大。”
经过几年探索发展,这里不仅构建起草、牛、肉、奶一体化产业链,还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当地民众就业增收。
在林周,越来越多特色产业园集聚成形。2022年,苏州援藏干部在林周县筹建了牦牛产业研发和服务中心,用于牦牛制品的精细化生产、加工和销售,与之配套的林周县综合检测中心也在2023年底投用。在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苏州援藏工作组也注重当地营商环境的打造,加强两地招商队伍交流学习,用服务“软环境”构筑产业发展“硬支撑”。
拉萨市林周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员马百顺介绍,苏州援藏领导一直要求注重人性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不能千篇一律,企业需要什么,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落地林周发展。
1995年以来,苏州累计投入援藏资金18.56亿元,实施援藏项目145个。林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5563.71万元增长到24.21亿元、增长了43.5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90.2万元增长到4.64亿元、增长了514倍;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62元增长到22049元、增长了25.6倍。
苏州市援藏工作组组长、拉萨市林周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肖军表示,要由原来的“交钥匙”工程,更多倾向于产业发展、产业扶持,林周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优势,所以在接下去,将充分发挥、挖掘林周的人文潜力,尽可能的把苏州经验“移植”到林周来,为林周发展新兴产业作出苏州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