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时,常州经开区运河智慧体育公园内,不少市民正挥汗如雨。篮球场上技巧与力量的碰撞,羽毛球场上你来我往的“厮杀”,充满着竞技的快感。一旁的健身步道上,市民或独自快走,或结伴散步,享受着运动的乐趣。
“我就住边上的小区,下楼就是体育公园,不要太方便啊!”市民周志强习惯早上慢跑、晚上散步。他告诉记者,傍晚是公园最热闹的时候,住在附近的居民下班后几乎都会选择到这里来放松一下。
走出家门到最近的健身场,需要多长时间?10分钟,是周志强的答案,也是常州市民的答案。早在2014年,常州便在江苏率先建成了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10年来,常州始终坚持打造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
位于玉龙南路和运河路交界处的常州慧园里,一台台健身器材都撑起了太阳伞,这是常州市第二代智能健身路径,设备上配备了高强度自洁膜伞状结构顶棚,能有效降低太阳暴晒和雨水对器材的侵蚀,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顶棚上安装的太阳能发电和供电系统可以24小时保障液晶屏的日常用电,满足群众随时健身的需求。在运动过程中,器材自带的液晶屏还会显示锻炼时间、次数、消耗热量等运动数据,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扫码查看器材使用的指导视频、运动计划和排名。
“今年,常州将新建和更新379个一代全民健身路径,截至目前,常州二代健身路径已有62个。”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陈炜说。
全民健身路径指的是户外健身器材,通常安装在社区、公园、绿地等地,供人们锻炼身体。
除了健身路径的更新升级,常州还积极赋能城市的“金角银边”,努力建设适合市民休闲运动的体育公园。
家住新北区的陈天远是一名慢跑爱好者,他说:“我坚持跑步近20年了。2005年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根本没有合适的健身场所。后来,常州有了奥体中心;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建起来了。”
最近十年间,飞龙体育公园、三江口体育公园、横塘河湿地公园、蔷薇公园……陈天远和所有常州市民目睹了一个又一个体育公园的建成、开放,“适合健身锻炼的公园越建越多,各类体育设施也越来越全面。”如今,新龙生态林和飞龙体育公园已成为陈天远经常光顾的两个跑步地点。
与此同时,常州多条智慧步道投入使用,位于钟楼区北港街道玉兰路的滨河绿地智慧步道,将更多的人工智能产品融入公共空间,给市民带来智慧新生活;常州经开区的运河智慧步道,能够识别并收集记录上传相关运动数据,方便运动者在经过智能屏时查看个人最新运动数据。“市体育局始终通过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为市民升级全民健身服务体验,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陈炜说。
据了解,常州正在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截至目前,全市建有体育场地26596个,总面积245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56平方米;通过改造现有公园、城市边角地和“插花地”,建成各级各类体育公园150个、健身步道184公里;13个公共体育场馆为群众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健身服务,为城乡居民参与运动提供了极大便利。
(记者 吕亦菲 通讯员 许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