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范海杰
近日,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以下简称港务区)迎来了物流高峰,满载各类百货、家电、机械设备的货车有序进出物流园区,一派繁忙景象。
据统计,今年1—7月,中欧班列开行288列,运载货物23610标箱、增长17%。在中欧班列通道优势的带动下,港务区实现由物流运输到产业聚集的转变,开放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动力。港务区围绕完善功能设施、丰富运输模式、服务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物流枢纽体系,推动相关产业集聚,带动产业链转型升级,推动淮海国际陆港高水平建设驶上“快车道”。
多措并举
助推综合物流高质量发展
夏末秋初,好消息从港务区传来——今年1—7月,港务区“两仓”进出口额20.58亿元,同比增长超400%。其中,进口16.81亿元,出口3.77亿元,运营质效省内同类监管仓领先,进一步推动开放型经济再提升。
今年以来,港务区充分发挥中欧班列、“两仓”、数字贸易产业园等载体效能,坚持“项目+平台”多措并举,助力港务区外贸新业态转型升级。持续提升“两仓”运营质效,围绕“两仓”开展招商、企业服务及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多种形式的保税物流和港口货代业务,充分发挥“两仓”开放平台作用,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同时积极探索中欧班列回程货物贸易落地路径,促进班列回程“穿境货流”变“本地贸易”,进一步提升国际陆港开放实力。
港务区从“点、线、面”等维度统筹发力,助推陆港综合物流高质量发展。
围绕打造国家铁路物流中心目标,以“一单制”物流、“门到门”运输为方向,强化与铁路部门物流产业链全方位合作。以提升班列运输整列发送质效为抓手,集拼作业进入实质化运营。加快与中铁特货、徐工等大型国企的合作,延伸班列服务功能,提升铁路物流园服务能级。加快推进顺堤河作业区二期项目报审,强化政企推动枢纽经济联动合作。
针对运输成本高效率低问题,聚焦“线”上联通,构筑国际贸易通道。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线路18条,通达欧亚21个国家50多个城市,逐步“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围绕内河航运中心建设,以徐州亿吨港顺堤河作业区为核心,积极与国内各大内河港、海港联动发展,全力打造苏北航运中心。
针对运输结构不合理问题,聚焦“网”上融合,强化两港联动。统筹用好“陆港”“水港”资源,优化运输方式,今年1—8月开行省内接续班列34列,提升徐州中欧班列对省内资源要素的辐射能力和区域联动水平。推广应用铁海联运CCA(接驳班轮协议)“一单制”(实现“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箱到底”)和“铁路箱下水”,进一步提高了海铁联运的服务能力,以两港综合物流企业为核心,努力探索构建港务区大宗物资结算模式,构建优质现代物流生态圈。
项目为王
夯实物流产业平台基础
物流是经济发展的血脉。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充分发挥陆港、海港、空港等多式联运优势,加快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推动物流资源整合和项目建设。
位于港务区的万科徐州淮海国际冷链智慧物流基地项目,依托港务区区位优势和万科资源及品牌优势,打造淮海经济区生鲜产品供应基地、新零售配送中心以及内陆进出口供应链枢纽,不仅为淮海经济区百姓提供安全可靠的生鲜食品,未来也可以作为徐州地区的进出口冷链监管仓,为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保驾护航。
近年来,港务区坚持项目为王,不断提升国际陆港的辐射带动能力和要素集聚能力,一个又一个大项目持续落户港务区。
围绕枢纽经济发展,港务区切实发挥功能项目作用,大力招引物流产业项目,增强区域活跃度。持续推进“两仓”与中国物流集团、连云港港口集团、厦门象屿等企业合作,完善国际货物进口保税和出口监管职能,做大做强中林陆港产业园和万科冷链物流基地,提升陆港功能。
推动产业发展,对接中物联研究院,围绕顺堤河二期配套建设集仓储、保税、分拨为一体的智慧公路港,布局建设智慧物流中心、铁路场站调度中心、智能包装分拨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进一步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功能建设。推进徐州中欧班列集散中心暨城郊大仓项目落地,布局建设中欧班列集拼、城市绿色配送、应急物资存储等六大功能区,不断释放港、产、城叠加效应。
推动经营发力,紧盯港务区“双百”“双20”目标任务,依托国有企业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以商招商”,招引物流贸易企业“双百”任务落地企业33家。推进新能源、物流等产业项目发展,加快推进垞城科创园等园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壮大资产规模,提升经营性资产效益,有效发挥国企示范引领作用。
上门服务
促进综合物流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港务区多措并举加大对跨境电商支持,积极帮助辖区内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努力打造港务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新引擎”。
6月以来,港务区紧抓海外市场对二手汽车需求激增的重大窗口机遇期,在服务外贸新业态上先行先试,支持徐州景德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出口徐州第一辆二手汽车,完成全市首单二手车出口业务,目前该企业已打通非洲市场,完成二手车出口6辆。同时,港务区还充分发挥徐州中欧班列通道优势,推进“班列+跨境电商”常态化开行,围绕班列建设跨境电商生态圈,带动港务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助力跨境电商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服务企业,港务区一直在行动。2023年,港务区正式推出“双百”工作计划,即年度新增100家综合物流企业、新增100亿元综合物流营收。截至目前,累计新增兆兴供应链、成泰国际供应链、大润贸易等物流企业123家。2024年,新培育营收千万元以上企业25家,新增规上企业1家,累计完成营收约77亿元。随着入驻物流企业越来越多,物流产业链日益完善,港务区品牌美誉度持续打响,吸引淮海经济区内越来越多的货源在淮海国际陆港集并发运。
今年夏天,港务区开展“敲门行动”,建立“一企一策”机制,对辖区物流企业开展大走访活动,全面了解入驻企业对帮扶政策、减税降费、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的需求,分类管理,提供定制服务。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营造服务综合物流企业优质营商环境。
“我们将着力提升陆港物流品牌影响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擦亮陆港物流金字招牌。”港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依托两港及国际陆港供应链服务中心、“两仓”、万科冷链基地等现有集聚要素资源优势,设立大宗物资交易交割库,不断引入高货值工业单品,丰富贸易品类,提升大宗贸易规模,为服务徐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陆港力量。
一座陆港,互通全国,连接内外。助力构建更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道路上,还有更多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的故事正在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