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南钢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由南钢牵头,相关科研院所、高校、设计院及设备制造商联合开发两项技术成果被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上月,南钢股份召开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半年南钢股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3亿元,同比增长24.70%。南钢表示,保持业绩稳健的关键要素,源自企业坚持科创引领、数实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南京诞生了中国工业史上的诸多第一。时至今日,石化、电子、汽车、钢铁等支柱产业依然是南京最具代表性的产业符号,也一直是南京经济的“基本盘”。
2023年,南京石化、电子、汽车、钢铁四大重点产业合计完成产值超9000多亿元,占全市总量比重达60.3%。近年来,南京经济“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通过深度转型升级,产业强筋健骨,重塑南京高质量发展路径。
打卡南钢——
“工业大脑”助力传统钢厂“数智”新生
说起传统钢铁厂,人们总会联想到“钢花四溅、烟囱林立、傻大黑粗”这些景象。记者近日走进南钢厂区,却感觉走进了花园里,这里绿草茵茵、鸟语花香,高大的冷凝塔上也被蓝天、白云和草地的图案所装点。
南钢具备年产千万吨级钢铁综合生产能力,生产车间里满是智能化设备,看起来干净洁净,也没有刺鼻的气味。“我虽然就住在附近,但是厂区还是第一次进来,没想到里面环境这么好,真不愧是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周边的居民也赞叹不已。
南钢智慧运营中心。企业供图
南钢智慧运营中心就像一颗智造的“工业大脑”,26条生产线的生产情况在一块高6米、宽42米的巨型屏幕上一目了然。同时,“工业大脑”指挥着这些生产线以及16个业务部门,推动了整个钢铁产业生产制造与经营。
南钢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运营中心是南钢“企业智慧生命体”的创新探索,将标识解析、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入钢铁制造过程中,建成了钢铁行业首个集生产、经营、生态于一体的跨空间、跨边界、跨组织的企业级智控大脑。
作为行业内最早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之一,南钢在“数据治理+工业互联网”双轮驱动的技术架构下,形成了“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的转型战略路径,和独具南钢特色的“产业智慧化”和“智慧产业化”的复合竞争优势。
南钢工业文化旅游区。企业供图
上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发布2024年冶金科学技术奖公告,“南钢全要素数字化生产运营与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创新”项目荣获特等奖。据了解,该项目是行业内首个数字化转型特等奖项目。南钢创新构建了“JIT+C2M”智能制造与全要素全价值链智慧运营平台,打造了全球领先的“数据与智能”双驱动的新质生产力。
问效全市——
“四大支柱”加速焕新支撑产业强市建设
江北有南钢,江南有梅钢。我国有30家千万吨级钢企,这些企业的产能和规模均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南钢和梅钢就占据了其中的两席。钢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南京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石化、电子、汽车、钢铁四大重点行业是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基石。
南京汽车锻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汽锻造”)原是南京汽车集团从事锻件生产的专业子公司,追溯其历史已有70多年。为解决回火探伤上料现场工作环境差、工人劳动强度大、招工难且上道转运产品皆为无序状态等突出问题,南汽锻造开展了基于3D视觉实现产品无序抓取并自动上下料项目场景的建设,通过机器人+3D相机+基于AI技术的抓取软件实现机器人对完全无序的产品的抓取和放置。在设计侧、生产计划和智能排程、互联互通等方面,南汽锻造均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有效促进行业制造水平的提档升级。
南汽锻造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曾经,南京是中国化工的摇篮;如今,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再添新篇章。8月30日,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项目正式开工。据介绍,该项目3套装置均采用中国石化最新研发的工艺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装置安全性、稳定性更为可靠。项目深入落实国家《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等政策,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新技术,力争在技术、装备先进程度和国产化程度上走在石化行业前列,全力打造现代石化产业标杆。
8月30日,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项目正式开工。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崔晓 摄
9月1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23次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南京共有9家企业上榜,其中,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通达”)排在第296位。作为南京本土成长起来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汇通达积极拥抱数字浪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消费电子、农业生产资料、家用电器、交通出行、酒水饮料、家居建材等6大行业建设了20多个“经营链”,帮助1000多家上游厂商及近2万家供应链合作企业扁平链路扩大内需。
传统支柱产业一直是南京经济“压舱石”。自2023年实施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南京积极推进以重大项目引领支柱产业焕新升级,与中石化、宝武、长安、上汽、上汽大众等企业携手谋划推进了一批总投资千亿元的重大转型项目。
苦练内功,加速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是南京竞逐数字新赛道、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数据显示,南京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总体水平走在全省前列。2023年,全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73.1,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11个点、5.2个点;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87.5%、全省第一;累计创建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2家、总量占全省1/4;累计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家、全省第一。
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速”,数字化是最有效途径之一。2022年以来,南京统筹市、区力量资源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诊断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遴选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机构作为特殊“医生”,为规上工业企业提供“智改数转网联”免费诊断服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通过近3年时间,南京已累计免费诊断服务45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免费诊断广泛覆盖。
免费诊断的服务商现场对参诊企业进行“智改数转网联”把脉诊断。 e-works江苏公司供图
企业上云是推动智改数转的重要手段。南京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推动企业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能力向云平台迁移。2023年新增省级星级上云企业465家,累计达1592家。
工业强则城市强,产业兴则城市兴。今年“新春第一会”上,《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式出台。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更大力度推动数实深度融合,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和安全发展,构筑新时期发展新优势,以更高水平支撑产业强市建设。
专家建言——
以“一体两翼三保障”推动数字化转型
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南京聚焦支柱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积极拥抱数字化时代。接下来,如何夯实数智制造内功,进一步提升南京产业竞争力?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苏省发展研究中心特聘专家郑琼洁建议,以“一体两翼三保障”推动数字化转型。
坚持“一体统筹”。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政策。制定数字化转型监督评价和定期报告制度,推动各区、开发区制定具体推进方案。制定数字化改革平台技术支撑、业务应用管理、数据共享开放、网络安全保护等地方性制度标准。
坚持“两翼齐飞”。一方面,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头部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对标世界一流的制造能力,打造全球灯塔工厂。支持链主企业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探索下一代“无人区”科技;引导物联网、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主企业联合高校研发机构、行业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另一方面,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中小企业推出成本低、部署快、维护易的云服务应用,实施跨部门跨行业的“智能化联网战略”。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打造一批开放型创新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开放资源和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等服务。
在保障措施方面,郑琼洁建议,要加强“应用场景+人才+资金”保障。
加强数字场景融合与安全。鼓励企业寻找覆盖多个技术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工艺的深度结合,并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平台及应用上线前安全监测机制,保障制造业企业“安全上云”。
强化数字经济人才引培。加强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制定“高精尖缺”人才目录,鼓励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在南京创业创新。实施企业家数字素养提升工程,造就一批具备战略视野的“数字宁商”。推动产教融合联盟和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数字化转型工程技术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建立完善市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职称评审办法,推进信息技术专业职称评审互认试点工作。
夯实数字金融基础。探索供应链金融和“集群式”融资,强化资金的赋能作用。鼓励大型企业牵头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或部门,成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基金,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支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金融领域创新应用,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标准化,强化金融科技标准化建设。
【新闻附件】
南钢公众开放日,市民这么说……
今年6月5日,南钢举办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世界环境日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周边社区居民和学生代表走进南钢。大家纷纷表示,眼见为实,不虚此行,没想南钢厂区环境这么好,跟花园一样,不愧是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高端产品参建大国重器,挺起了民族工业的脊梁。智慧化程度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大家为身边有这样的企业而感到骄傲。
6月5日,南钢举办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世界环境日公众开放日活动。企业供图
2020年6月5日是第49个世界环境日,当天下午,湖滨社区的15位居民、社区工作者受邀走进南钢中棒厂,参加南钢“六五环境开放日社区居民行”活动。社区优秀老党员黄友法感慨地说:“我是南钢的老职工,这次已经是我第三次来厂里参观了,前两年的万人看南钢我也有参加,每次来感受都不一样,印象最深的还是厂区变化,走到生态湿地园和同心园,到处都是绿水清波,还能听到孔雀的鸣叫,我们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做得越来越好……”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安琪 徐宁
通讯员 邵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