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安旅行团”是由我们党所组织与领导的少年儿童革命文艺团体,于1935年成立于江苏淮安河下镇私立新安小学,至1952年结束。在这17年里,团员们历经了中国革命史上最为艰苦的战斗岁月,足迹遍布全国22个省、市,行程达五万余里,为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奉献了青春力量。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回信,鼓励他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走“新旅”路,追寻红色足迹,共同见证那段光辉岁月,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同学们!别忘了我们的口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双手要劳动,大脑要思考……” 在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淮安市新安小学六年级(9)班学生李柏豪那清脆且坚定的嗓音,唱响了激昂的《新安旅行团团歌》。这歌声仿佛一把神奇钥匙,瞬间打开了历史的大门,将我们带回到那战火纷飞、山河动荡的岁月。
1935年,在淮安西门外古运河码头,一群朝气蓬勃且略带稚气的少年踏上了充满艰险与希望的征程。他们一行14人,最大的20岁,沉稳的身影宛如团队的中流砥柱;最小的仅12岁,纯真的眼眸中透露出坚毅的信念。他们带着三角蓝色团旗,身着白衬衫与蓝色工装裤,简单的着装下是一颗颗炽热的心。仅靠各方捐助的50元以及一部电影放映机,他们毅然登上了南下的小轮船。
“别笑我们年纪小,我们要把中国来改造,来改造!”李柏豪的声音愈加坚定。2022年,李柏豪被选中参演儿童剧《新安旅行团》,并饰演新旅团员陈默一角。从那时起,新安旅行团的故事,就在他的脑海里有了更加具象化的表达。
在漫长的旅途中,新安旅行团的团员们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有一次,在一个偏远小镇进行抗日宣传时,当地的反动势力恶意刁难,甚至威胁他们不得放映抗日电影、不得售卖进步书报。然而,这些少年毫无畏惧,他们趁着夜晚,在空旷的场地借着朦胧的月光调试好放映机。当侵略者暴行的画面投映在幕布上时,周边的百姓纷纷被吸引而来。这群小团员们不仅放映电影,还在放映间隙勇敢地向老百姓讲述抗日的道理,教唱抗日歌曲。他们的歌声与呼喊在夜空回荡,如利剑般直刺敌人的心脏。
今天,坐落在淮安市淮安区月湖边上的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记录着往昔岁月的点点滴滴。每当参观者走近《新安旅行团团歌》的乐谱时,歌声即会响起……每当此时,在馆内负责讲解工作的淮安市新安小学教师徐颖都会停下来,让参观者仔细聆听这首歌的旋律。
1936年4月,新安旅行团受田汉先生邀请,前往南京参加中国舞台协会公演活动。公演中,田汉被这些少年的精神深深打动,满怀激情地为他们撰写了《新安旅行团团歌》的歌词。当年6月22日,张曙的曲谱赋予了歌词鲜活的生命。1937年,《新安旅行团团歌》与冼星海的《救国军歌》一起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那激昂向上的旋律,成为他们宣传抗日的有力武器。每次开会,歌声都会在会场激昂回荡;每次演出,都以它开场,如同战斗的号角,而后以《义勇军进行曲》的震撼旋律收尾,将气氛推向高潮。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不怕他水深,不怕他山高……”新安旅行团团员们的脚步从未停歇,从繁华的都市到贫瘠的乡村,17年的时光,5万里的行程,足迹遍布全国22个省份。他们既是抗日的宣传者,更是知识的传播者。在一个贫困的小村庄,看到孩子们因贫穷无法上学,他们就在破旧的庙宇中办学。没有桌椅,就用石头和木板搭建;没有书本,就动手抄写。这些少年用实际行动让知识的光芒照亮了孩子们黑暗的岁月。
时光流转,步入和平年代。为何要牢记新安旅行团的故事?为何要学唱新安旅行团团歌?这是时代的追问与回应。当今社会虽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难。牢记新安旅行团的故事,是要从他们的奋斗中汲取勇气和智慧,使我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坚韧不屈。学唱团歌,是让那激昂的旋律时刻在心中奏响,提醒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他们的精神如同我们前行路上的明灯,引领我们在新时代坚守初心,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在淮安市新安小学,每个学生都会唱《新安旅行团团歌》。淮安市新安小学艺术中心主任张晓莉说:“新安旅行团团歌在孩子们中,唱了一年又一年,这是一种传承,传承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这种传承给予了孩子、老师不断前行的力量。”现在,淮安市新安小学的每一名学生,不仅会唱众多新安旅行团唱过的歌曲,还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让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在心中扎根发芽。
新安旅行团的故事是历史的珍贵馈赠。铭记那段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当下的鞭策。新中国已然在光辉中走过了75个春秋。在未来的征程里,我们需用勤劳与才智奏响属于我们的璀璨乐章,使先辈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宏伟画卷上闪耀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策划:潘青松 王高峰
文字:胡安静
视频:曹阳
包装:王子杰 郑诚
美编:朱丹清
指导单位:江苏省委网信办
支持单位:淮安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