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苏州市推进智能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式印发,通过三年努力,苏州将高质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全国竞争力、全省引领力的智能车联网产业集群。
按照目标,到2026年,苏州全市智能车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集聚相关企业超1000家;累计完成超过3000公里智能网联道路升级改造,部署网联基础设施5000个;生产销售搭载C-V2X车载终端车辆30万辆以上,提高“车路云”服务渗透率,有效提升交通出行安全性和效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规模化商业应用“苏州模式”。
近年来,苏州积极抢抓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机遇,坚持把发展智能车联网产业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成功获批首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首批国家5G车联网城市级验证与应用项目、交通部首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江苏省首个省级车联网先导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已形成相城区为核心区,常熟市、苏州工业园区、吴江区、吴中区、苏州高新区为重点区,其他板块为联动区的“1+5+4”产业空间格局。
据介绍,苏州市智能车联网产业凸显六个方面的优势:
——产业链完备。苏州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持续补链强链延链,构建了以智能汽车、基础支撑、信息交互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基本覆盖了自动驾驶算法、激光雷达、高精地图、高级辅助驾驶等30余个细分领域,促成了行业内一批头部企业落户,培育了一批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今年1至8月,全市从事智能车联网业务相关企业近600家,产业规模达451.4亿元,同比增长26.8%。
——产业政策全。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苏州坚持高位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在全省率先制定了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若干措施,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苏州市智能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同时,指导各重点地区进一步细化政策,搭建形成了上下联动的“金字塔”式政策体系,支撑产业健康发展。
——创新能力强。苏州不断深化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产学研融通发展,引入中国汽研华东总部、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以软硬件平台优势加速企业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发布智能车联网新产品100项。累计引进省级以上双创人才、团队80余个,集聚智能车联网产业研发人员约1.2万人。
——基础设施齐。苏州全市累计建设智能网联道路595.8公里,部署路侧设备3787套,建成5G基站4.5万个,开放智能网联测试道路2459.4公里。投入使用了全国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启用了国内首个跨市区两级体系的城市级云控平台。
——应用场景广。苏州瞄准全域开放的“智驾之诚”发展目标,加快智能车联网场景建设,目前全市累计建设智能车联网应用场景超100个,涵盖智慧出行、智慧货运、智慧环卫、智慧配送、自主代客泊车等多种类别。累计投入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车辆超1000辆,累计道路测试里程超1500万公里。
——产业生态优。苏州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活动、基金等多维要素,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苏州成功召开了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连续举办全球智能驾驶大会等重磅产业活动,促进产业链对接和技术交流。积极推动上海恒旭绿色发展产业基金在苏落地,成立50亿元规模的智能车联网产业专项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共同赋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