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宿迁绿色农产品展销会上,“高墟碱米”刚出场即获得了满堂彩。现场煮出的米饭香味吸引了众多上海市民,展位前被围得水泄不通,就为了能吃到一口好米饭。
“用我们‘碱米’蒸煮的米饭清香、爽滑,口感香甜;米粥黏稠、软糯,米汤厚实青白,营养丰富,最重要的是,碱米直链淀粉含量≤13%,介于普通粳米和糯米之间,米饭更柔韧筋糯、更富弹性,食味值高达95分。”宿迁市沭阳县高墟镇新地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魏猛介绍说。
近年来,“高墟碱米”产销两旺,备受人们青睐,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从一个县城偏远乡镇的“深闺”来到国际大都市变身“新贵”,“高墟碱米”正在实现华丽蜕变。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趋多样化的顾客需求,“高墟碱米”又该如何擦亮品牌?
植入营销理念
叫响“高墟碱米”品牌
谁先打响品牌,谁就能占领市场,就能抢占制高点。高墟水稻种植有近千年历史,“高墟大米”虽然好吃,但是没有自己的品牌,效益始终难以提升。2014年,沭阳提出“高墟大米”要创特色、创品牌,这才迎来发展契机。
2015年,在省农科院农产品安全所研究员石志琦的指导下,“高墟碱米”试种成功,兼顾了品质与抗性,注重了食味,迎合了消费者对农产品既要好吃、更要健康追求的需求,树起“高墟碱米”品牌。
有了好米,宣传推介是必要手段,是提升“高墟碱米”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重要途径。为此,政府主动作为,对接各类农业展览会、产销会、产品发布会等平台,全面推介“高墟碱米”品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高墟碱米”在江苏省(上海)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上荣获创新产品奖;2016年12月,在南京举办的“寻找江苏最好吃的大米暨首届江苏百姓评米节”上荣获一等奖;2017年1月,在首届“公正杯”江苏优质稻米暨品牌杂粮博览会上荣获江苏好大米、江苏好杂粮优质产品奖;2017年12月,在第十二届上海优质大米精品杂粮及设备展览会上获得“金奖”; 2018年12月,以“高墟碱米”为支撑的“高墟大米”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
此外,高墟镇积极拓宽品牌认知渠道,让品牌从单向传播转为互动传播,提高品牌传播速度。2017年2月25日,江苏交广网将直播间搬到高墟镇龙河村的农家小院,“高墟碱米”卖到12.8元/斤,半天时间卖了10多吨。农民喜笑颜开,“高墟碱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年11月,“高墟碱米”扶贫项目现场会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研产结合示范区推广会在沭阳县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出席会议并到高墟镇实地考察指出,“‘高墟碱米’的产业发展为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实践”,让“高墟碱米”品牌声名鹊起。
高墟碱米销售的火爆场面和日益彰显的品牌效应,让多年来一直“埋头拉车”的高墟镇稻农明白,要想获取更大利润,还要“抬头看路”研究市场。经过多次比对算账,大家逐渐形成了共识:要想获得更大的利润,就要借助科技,向市场要效益。
经过推广,全镇一半的稻农试种了碱米。2012年,高墟居委会家庭农场负责人刘习文流转土地1020亩,其中850亩为稻麦轮作,170亩种植果树。从2015年试种碱米300亩,发展到今年种植高墟碱米850亩,年可实现纯收入近50万元。
“我种植的碱米每年订单全满,水稻就在地头收购,价格也比常规水稻每斤多卖五六角钱。”刘习文兴奋地说,如今高墟大米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前景广阔,下一步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实施品牌战略
撬动“高墟碱米”产业
在高墟镇,走进“高墟碱米”专卖店,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着,装袋、封口、发包,地板上堆满了大小不一的快递。专卖店负责人刘登友说:“我们的碱米供不应求,全国各地订单不断,这里一天只能装2000多斤。”
专卖店隶属高墟镇新地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以种植和销售“高墟碱米”为主,2015年注册“高墟碱米”商标,拥有基地5000亩,实施“六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进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并授权销售网店20家,与百世快递建立合作关系,确保“高墟碱米”快速、安全送达客户手中。
公司负责人魏猛是土生土长的高墟人,对“高墟碱米”情有独钟。他认为,“高墟碱米”的品牌化建设,拉动了产业发展,实现由“散户经营”到“规模经营”的转变,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
首先,促进土地规模流转,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全镇先后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等86家;其次,以新地奇为龙头,带领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拓市场,推进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组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第三,实行强强联合,新地奇与沭阳县粮食筹备总公司联合,保证产、储、销的无缝链接,为“高墟碱米”的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提供保障。
今年43岁的包运广,是高墟镇三荡村村民家庭农场负责人,2010年开始利用自家责任田20余亩搞虾藕共生,之后又流转土地100余亩,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2018年,因藕的行情不看好,加之高墟大米的行情走势较好,2019年改为稻虾共生获得成功,亩均增效预计4000元左右。为扩大种植规模,今年10月中旬,在镇村的支持下,包运广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连片流转土地以及农户带地入股538亩。水稻种植采用“六统一”模式,既保证高墟大米的优良品质,又增加土地的产出。
“高墟碱米”的品牌效应催生产业巨变,高墟大米从“难卖”变成“畅销”,从卖原料为主到加工产品销售,从不赚钱到赚钱。高墟稻农因品牌战略带动,年可增收超千万元,大米加工业发展,带动了公路运输业、彩印包装业、粮食流通业、饲料加工业、养殖业等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注册一枚商标,培育一个品牌,振兴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加快融合发展
助推高墟乡村振兴
行走在高墟镇迎港大道上,短短几百米的路程,却遍布着10多家上规模的大米加工企业,生产的品牌大米源源不断地销往国内大中城市。
沭阳宏扬米厂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该厂负责人孙周兵说,工厂一天能装200吨米,正常用工50多人,月平均工资4000多元,大多是周边乡镇村民。
宏扬米厂仅仅是高墟镇依靠“高墟碱米”品牌加快融合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高墟镇充分发挥“高墟碱米”品牌效应,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助推乡村振兴。
高墟镇古泊村新村干李雷,2017年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毅然辞去江西的工作,回到家乡成立了宿迁古泊河农业有限公司,专门种植收购“高墟碱米”。在他的带领下,该村种植碱米的稻农每亩地比以前多收入1000多元。近期,李雷准备将种植规模扩大至600亩,带领更多稻农致富。
在推动融合发展过程中,高墟镇努力改变稻米初级加工状态,充分有效利用稻谷资源,加强对稻谷副产品,如碎米、米糠、米胚、稻壳等进行再加工提炼,实现物尽其用,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由“初加工”到“深加工”的转变。同时,还开发稻米延伸产品,发展以稻米为原料的大米自热米饭、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加强大米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米糠油、米皂、膳食纤维等产品。
风吹稻浪泛金波,又是一年丰收时。下一步,高墟镇将不断延长“高墟碱米”产业链,实现稻米加工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变;不断促进研产结合,实现农业“单打独斗”向“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转变,以满足社会对高品质农产品的追求,展现品牌农业强劲的生命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