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研学正酣。泰州市姜堰区群源文化研学基地童声飞扬,锦都幼儿园80多名师生走进这里,开启了“重走长征路”研学之旅。一年前还是杂草丛生的“闭门园”,如今,成为游客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强化村企联动,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研学经济,打造了产业振兴“新引擎”。
荒废地长出“菇菇部落”
从感受稼穑艰辛到体验菇菇之趣,深秋时节,三水街道小杨社区“菇菇部落”依然游客爆满。
“菇菇部落”智慧方舱工作人员马应珍介绍,这里种植了羊肚菌、猴头菇、赤松茸等数十种菌菇,方舱可模拟菌菇生长环境,控温控湿,展现菌菇的生长过程。
小杨社区党委书记王政说,这里原是几条废弃河沟和荒地,2022年开始复垦整治,村集体投入200万元、企业配套100万元,村企共同打造“菇菇部落”项目,游客在科普、生产、制作、游玩四个区域,可以享受看菇、听菇、玩菇、吃菇、购菇“一条龙”体验。该项目还被评为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优秀基地。
今年,“菇菇部落”升级了菌棒制作区和田间课堂,优化科普研学、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等新功能,自2022年9月建成后,累计开展研学活动100多场次,接待学生2万多人次。
奶牛场打造“探鲜奶吧”
“从这里可以看到奶牛场制奶全过程,甚至闻到奶味清香。”10月24日,在姜堰区大伦镇土山村奶牛场内,土山村村委会副主任施冬梅介绍奶牛场研学基地改造情况。
今年7月,土山村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工作为依托,与企业合资投入8万元,盘活该企业二楼闲置资源,打造“探鲜奶吧”,划分展示区、科普区、互动区和休闲区,开展科普宣传、鲜奶品尝、儿童DIY制作等项目,设有4个打卡点,结合奶牛生活习性、牛奶产出过程、乡野田园特色,打造漫画式、沉浸式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探究牛奶“鲜”之奥秘。建成后,以预约模式面向青少年开展亲子游、研学活动,日接待能力可达500余人。
企业负责人林春感慨地说:“以前整个二楼区域都是闲置的,多亏了村里帮忙设计打造,研学项目11月将正式运营,‘牧业+文化+旅游’的农文旅产业很有前景!”
旧农庄变身“拓展营”
“走,去祥泰宋朝夜市逛吃”“到群源,赴一场秋酿桂事”,10月17日,溱湖大道西侧的祥泰家庭共同成长基地、群源文化研学基地同时向游客发出邀约,这是溱潼镇冯庄村开展“村企联动、研学共建”的成功范例。
溱潼镇党委委员、冯庄村党总支书记吴亚东介绍,2019年,溱湖大道沿线12家餐饮农庄因整治停业,冯庄村近千亩土地及设施设备闲置,影响了土地发包收入,成为村级管理的风险隐患。
从2022年起,冯庄村因企施策盘活闲置资产,将园区龙虾馆改建成渔事文化展示中心,建成了渔业产业园研学基地,新增“趣味钓虾”“观蟹日志”两个项目,目前已接待游客5000多人,收益10万元。
去年,冯庄村招引新合伙人加盟,村集体以35亩土地入股,原经营者以资产入股,新合伙人以资金入股,盘活了原风云农庄闲置资产,共同建成祥泰家庭共同成长基地。基地以孩子为中心,依托“家庭教育、科学实验、劳动实践、素养提升”四大板块、17个专题、100余类活动,为亲子高质量陪伴提供双重体验,并带动了10多名村民就业。
拓展让群源文化研学基地火爆出圈,也盘活了原慧园农庄67亩闲置资产,把“村企联动、多方共建”作为改造提升的路径,基地承接校外实践、夏(冬)令营、亲子活动和企业团建、户外拓展等活动。预计,今年村集体可从两基地获益10万元。
编辑:姜景旸 王晶
( 姜堰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