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直看长辈做”“长大以后想法很多”“血脉觉醒好像是一瞬间的”……90后的陆超飞是个标准的“紫N代”,他出生于宜兴一个紫砂名门世家中,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紫砂熟得不能再熟了,但他却在长大后毅然选择了攻读管理专业和玻璃专业。什么时候“爱上玩泥巴”的?陆超飞说,这是一段很奇妙的心路历程。
从“叛逆”到热爱
算起来,陆超飞已经是家族中第四代陶艺传承人了。他的外婆是紫砂界鼎鼎有名的曹婉芬,父亲陆君是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母亲范建华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他们家曾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陆超飞(右一)与父母向外婆曹婉芬学习制壶
然而,强大的基因并没有“硬控”住陆超飞,大学就读了管理专业,硕士考上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玻璃艺术专业,都和紫砂没有直接关系。“好像人总有叛逆的时候。玻璃好像一个晶亮亮的、彩色的梦,它环绕着我,让人想拼命地抓住。”
但陆超飞的老师告诉他,传统与现代不可分割,无论是学习做玻璃还是紫砂,他们都是文化长河中的一片霓虹。毕业设计上,陆超飞将紫砂与玻璃结合制成作品《鱼悦》,晶莹玻璃下是紫砂的素面素心,它仿佛是厚重的基石,托举着一颗热忱的心。
陆超飞的作品《鱼悦》(2018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那一刻我好像理解了它,最朴实的也是最真诚的。”毕业后,陆超飞回到家乡,决定加入长辈的队伍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回到家乡研究“泥巴”
回到宜兴后,陆超飞跟着外婆、父亲学习全手工制壶技法,跟着蒋才源老师学习雕塑工艺。“外婆还送了我一套制壶的工具,鼓励我再接再厉。”6个月后,陆超飞制出了第一把紫砂壶,被外婆和父亲评为“可圈可点”。陆超飞说,它不是那么完美,却存着他的初心。
陆超飞正在与父亲学习、讨论制壶
从2019年回到宜兴,短短5年,陆超飞的进步飞速,但也才算一只脚踏进了门。从掇只、仿古、石瓢等经典器型入门,他慢慢寻找感觉,“时代的进步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以往陶瓷是陶瓷、玻璃是玻璃,现在陶土、瓷土、玻璃都可以结合在一起。”陆超飞说,目前只是将紫砂和玻璃结合在一起做雕塑,他正在尝试将两者结合起来,制出新的紫砂壶门类。
掇只壶 上面刻有“学艺步新”
做壶之余,陆超飞还有意识地记录和整理制壶资料。“小时候,我很爱听外婆讲故事,大师辈出,从土里淘金、从火中取栗,是紫砂的黄金时代。我也想把这些珍贵的口述资料、制壶资料记录下来,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陆超飞
在陆超飞看来,技艺传承不仅是守住技艺,更是传递真、善、美,让人感受到美和艺术的价值,陆超飞常常与天南地北的同学、朋友互通着信息见闻和艺术见解,为紫砂寻找更多机会的同时,也拓展着自己的无限可能。他说,守护与创新同行,希望古老的非遗能在与年轻的思维碰撞下,绽放出更多火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宋经纬/文 陆则宇/编导 何刘 张浩然 顾炜/摄 倪钰/视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