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冷冷冷!冬季冷空气已“发货”!随着寒潮来袭,心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苏州心血管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
因此,冬季做好对心血管的保护至关重要,苏州专家也提示需要在饮食、穿衣、运动等生活习惯上多加留意,注意对头部颈部重点保暖、实时监控血压情况、健康饮食、适当运动。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越来越冷,出门冻手冻脚的感觉也越发明显了。根据苏州气象的消息,本周13-14日有一次较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苏城气温跌到冰点以下,周最低气温-1℃~-2℃。
气温的变化也给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带来了新“考验”。苏州市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俊介绍,每当季节更迭、冷空气频繁侵袭之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往往会上升。“这段时间,门诊中血压波动的患者的占比明显升高了。”
张俊介绍,这主要与气温低、运动少、吃得多等因素有关。当天气寒冷时,人体为了减少热量散失,外周血管会收缩。这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原本就有高血压的患者,血压可能会进一步升高,难以控制,从而增加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与此同时,寒冷天气下,人们往往喝水较少,同时出汗也减少。这会使得血液中的水分相对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后,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发心血管疾病。
天气冷了之后,大家户外活动也减少了,缺乏运动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身体代谢减慢,进而影响心血管健康。再加上人们习惯于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来御寒冷。这些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我们建议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冬季要加强对血压的监控,如果出现持续的胸闷、胸痛、偏瘫、失语等症状,就要及时就医检查。”面对冬天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张俊也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及时增添衣物,特别是头部、颈部、手部和脚部的保暖。戴帽子、围巾、手套,穿保暖的鞋袜,避免身体受寒引起血管收缩。
●保持室内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可以使用暖气、空调等设备调节室内温度,但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过于干燥。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蛋白质等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运动,户外活动选择在气温相对较高、阳光充足时进行。
与此同时,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调在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养生措施,以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在中医看来,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多与寒邪侵袭、阳气不足、气血不畅等因素有关。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主任李海勇介绍,冬季所有人群都要注意脚部、腹部、脖子以及背部的保暖。“因为寒从脚起,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背部是阳经汇聚的重要区域,主要负责管理人体的阳气;腹部有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眼,这里更容易受到外界寒气的侵袭。”
在食疗方面,可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温阳、活血、补气作用的食物,如核桃、红枣、桂圆等。对于阳虚体质的人群,可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以温阳散寒、补血养血;对于气血瘀滞的人群,可饮用山楂红糖水,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对于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我们也推荐膏方进行调理。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预防心血管疾病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李海勇说。
记者:戴子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