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什么样的“战场”,都敢于向最高点“冲锋”,这个军人特质在江苏常蒸集团掌门人郑建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1999年,当了12年村干部的郑建伟被派到一家亏损乡镇企业,敢想敢干的他从产品改良入手,不仅让企业“起死回生”,还一举成为了冰箱蒸发器这个细分赛道的“行业冠军”。如今,技术革新的“冲锋号”再次吹响,常蒸这家规模1800人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已经走进5G基站、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找到了崭新的增长点。
这几十年来,郑建伟始终“冲锋”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
“老兵村支书”
被派到了亏损工厂
1982年10月,19岁的郑建伟告别家人前往南海舰队。从小就有军旅梦的他,怀着满腔热血刻苦训练,并在团里各类比赛中稳居前三。
脱颖而出的郑建伟,第二年就当了新兵连的班长,一当就是四年。
一批又一批新兵在他的训练下,逐步成长为合格的军人,“不管是自己训练还是带领新兵训练,都让我在最好的年华得到了最好的锻炼。”
在后来的创业历程中,郑建伟总有一股不服输、爱拼搏的干劲,以及对人才团队建设的重视,“这些都是部队教会我的。”
说话间,郑建伟拿出一张2017年的照片,那是他和战友时隔35年后的合影。照片中的郑建伟身穿蓝白阔领的深蓝色海军军装,站着笔直的军姿,露出灿烂的笑容。“到部队去,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
1987年1月,郑建伟退役,他先在常州薛家镇党校工作了3个月,又来到陈家村,一干就是12年。
这12年里,郑建伟先后担任过村委主任、党支部书记,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农村工作有苦有乐,每当想起以前村里工作的日子就高兴,因为总能给村民们解决问题。”
转眼间,时间来到1999年。彼时的常蒸亏损高达500万元,已濒临破产,郑建伟被镇政府委派担任厂领导——一个个前所未有的问题摆在面前,等着他给出答案。
郑建伟大力支持退役军人到企业就业
他连烧“几把火”
“征服”了世界知名企业
“我有信心可以做好,第一件事就是改进产品质量。”
接手常蒸后,郑建伟就钻进车间,寻求产品改良和创新空间。5个月的闷头研究,让这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掌握了常规蒸发器的所有产品工艺。
随后,他做出决定,花100多万元更换了多台设备,“当时大型的冰箱品牌自己就有蒸发器厂,要想比过人家,必须要压缩内部成本,咬着牙也要先把产品质量搞上去。”
郑建伟的“第二把火”,则是研发顺应时代和市场需求的产品。2003年,风冷式的冰箱蒸发器已崭露头角。当同类企业还在犹豫时,郑建伟果断决定开发此类产品。
“当年,国外知名冰箱品牌伊莱克斯公开招标,一个单子就是一年100多万台蒸发器的供应量。”对方还在招商阶段时,郑建伟就大胆地为伊莱克斯研发了专属产品,最终他带着投入3000万元自主研发的蒸发器,赢得了伊莱克斯的订单。那条自主研发的生产线,至今还在常蒸车间使用。
中国加入WTO,让郑建伟看到了国际市场的广阔天地。于是,他专门前往上海,和韩国LG的中国采购部负责人谈合作,签下了一单“含着泪的合同”。
“韩国LG对冰箱蒸发器的质量要求高,价格更是苛刻,核算下来这一单是亏损的。”但不服输的郑建伟一回去就改进生产工艺,50万台蒸发器不仅两个月完成交付,还做到了成本持平。
经此一役,常蒸的全球“朋友圈”随之拓展,一举成为LG、三星、伊莱克斯等厂家的重点配套单位,产品出口到美、德、意等20多个国家。据悉,常蒸的主导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达30%以上,国际市场份额也超过了20%,已成为全球蒸发器行业的领军企业。
不只冰箱
向5G和新能源“冲锋”
如今的常蒸,已经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头羊,不仅被批准成立了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还主笔制订了蒸发器、冷凝器的国家标准。常蒸集团翅片事业部6条产线马力全开,日均能下线8万套蒸发器,但郑建伟仍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因为军人就应该冲锋,敢于向新领域“亮剑”。
在奔赴各个国家参观一流企业生产线的过程中,郑建伟被韩国企业自动上料、下料的工艺流程所震撼,决心带领常蒸走向更加智能化的加工生产。
“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才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郑建伟说,蒸发器是公司的主导产品,近年来研发团队锚定性能更优、成本更低、技术领先等目标,不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最新的一款小管径产品已实现量产,实现了10%的降本。”
在冰箱蒸发器这个细分领域做到行业冠军后,另一个问题便迎面而来: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散热技术?
郑建伟的办公室,摆着一块复合板,“你看,上面没有焊接点,这就是5G基站散热器上的吹胀板,是我们自主研发的。”
郑建伟抓住了电子新兴产业的散热需求,在通信领域和华为等公司展开深入合作,研发5G基站用散热器并批量生产。此外,还在新能源领域和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公司合作,研发并制造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模组散热器。
“我们花了600多万引进了先进生产线,新能源设备生产线更是花费了2000余万。”干衣机、洗烘一体机、衣物护理机等新兴行业的换热器产品,常州常蒸也在同步进行研发、生产,“这是我们新的增长点。”
如今常蒸的主导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达30%以上,国际市场份额也超过20%,已成为全球蒸发器行业的领军企业
【听他说】
脱下军装也是“当兵的人”
哪个领域都要“冲锋在前”
从怎么当好一名军人,训练出合格的战士,到如何在基层工作时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再到怎样让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换个活法”……这几十年来,郑建伟始终“冲锋”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勇于承担责任、决断干脆利落、执行不折不扣,这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一名老兵的底色。
军营,是郑建伟事业的起点。当年正是在他的训练和帮助下,一批又一批新兵成长为合格的战士。如今已经成为企业家的他,依旧扮演着“教员”的角色,培养更多的退役军人习得一技之长,在新的“战位”上发光发热。
他支持退役军人到企业市场营销、技术研发、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车间一线等各个岗位锻炼,同时公司也涌现出了一批能够勇挑重担的“退役军人”尖兵能手。
此外,每年春节前夕,郑建伟都会给陈家村 80 周岁以上的老人送去慰问金,一发便是10多年。公司员工家中有年满80周岁的老人,也同样享受此待遇。
2018年,郑建伟成立“常蒸爱心基金会”,每年常蒸拿出销售的一部分放入基金“,我会根据企业经营状况,继续扩大老年人享受春节慰问金的范围,有望将年龄限制放宽至年满70周岁,将爱心扩散。”
郑建伟说:“回报社会也是我创业的另一个梦想,实实在在地关心困难家庭、关爱老人、关心伤残军人、关心灾苦地区,我要求自己起到带头作用,走在公益事业的第一线。”
你看,无论在哪个领域,郑建伟都要“冲锋”在前。
指导单位: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出品:陈旭、刘大颖
制片:吕超豪、李军
策划:周翔、陈郁
统筹:方进、喻文君
文字:金雨希
摄像:杨泽华
后期:杨泽华
美编:肖甜
特别鸣谢:常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