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江苏新材料产业门类齐全,创新优势明显,众多细分领域行业竞争力位居全国之首。新材料产业集群也是江苏6个规模超万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今天的《链上现代化》,我们就从一根碳丝说起,看新材料如何撬动新质生产力。
江苏台记者郭艺:“粗细不到头发丝的十分之一,但却有极强的承载力和拉伸力,这样奇妙的特质就集中在新材料碳纤维身上。现在我手上拿的这束T1100碳纤维宽度不到半厘米,但里面包含了1.2万根碳丝。”
T1100是当前国内最先进的碳纤维产品。T代表的是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后面的数字越大代表强度越高,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碳纤维产品是T300级别,其强度是钢的7到9倍,而T1100的强度又是T300的两倍。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一筷子粗细的T1100碳纤维可以拉动两架国产大飞机。位于连云港的中复神鹰在国内率先实现这一产品百吨级的制备能力。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刘栋说:“从原来T300到T1100,整个拉伸强度翻了两倍,这两倍的距离对我们后续新一代装备的发展会带来很大促进作用。碳纤维全流程过程有3000多个工艺点,我们每年研发投入占比都达到10%左右。”
技术突破非常关键,产量提升也尤为重要。过去碳纤维材料主要来自进口,价格昂贵,直到国产碳纤维强势崛起,才在国内开启大范围应用。2018年,中复神鹰成为国内首家掌握碳纤维干喷湿纺关键技术的企业,如今总产能已经达到2.85万吨,位于世界前三。其中T700级以上高性能碳纤维产量位居国内第一。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营销总监谢鹏说:“在国产高性能碳纤维领域连续多年超过50%,产品覆盖了国内所有碳纤维应用领域。”
国产碳纤维飞速发展,离不开上游企业的鼎力支持。从中复神鹰出发,驱车一小时,就到达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在这里,盛虹石化建成世界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基地,年产量达百万吨。丙烯腈正是生产碳纤维的重要原料:每两吨丙烯腈可加工出一吨碳纤维原丝。但就在十年前,我国丙烯腈产能不足,进口依存度还超过30%。2015年开始,盛虹石化陆续投用四套丙烯腈生产装置,目前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海外市场。
江苏盛虹石化产业集团丙烯腈联合装置经理王智通说:“随着产能提升和工艺改进,我们每年为国内一半以上的碳纤维企业提供原料,同时我们距离中复神鹰比较近,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形成良好的供应体系。”
碳纤维向上连接石油化工产业,向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力发电、交通建设、体育休闲等各行各业。在下游企业中复碳芯的展厅,我们看到各式各样的碳纤维制品:用于高压电网的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耐高温、载流量大,可在160°C环境下稳定运行;用于工程车辆的碳纤维泵车臂重量减轻40%,油耗降低10%;用于桥梁建设的碳纤维拉索承载强度较传统钢制拉索提升一倍,重量仅为其四分之一;而一卷卷的碳纤维大梁板用于风电叶片制造,生产时一层层铺进叶片主骨架,最终能为主梁减重20%~30%,并实现更长的长度设计。
中复碳芯技术研发部经理刘传瑞说:“目前全球已下线的最长147米叶片,使用的就是中复碳芯生产的碳纤维大梁板,叶片长度越长就需要刚度越强的材料作支撑,上一代玻璃纤维大梁板做出的叶片最长也只能达到120米左右,但是换成刚度更强的碳纤维大梁板,可以达到现在的147米甚至150米以上。”
在江苏,像碳纤维这样带动产业跃升的新材料还有很多。一粒“米”带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一张膜成为新能源、电子等行业发展的重要材料;一炉特钢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船舶海工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擎起大国重器。
目前,全省新材料企业数量超过10000家。集群产业规模从2019年的1.12万亿增加到2023年的1.8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3.9%。集群内先进碳材料、纳米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绿色建筑材料五条产业链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一条条新材料产业链握指成拳,构筑起万亿级集群,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郭艺 杨国 仲启飞 编辑/刘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