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复中很显然,提优消暑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城市进行科学规划,既要不断挖掘防暑资源,又要积极拓展新 的场所。公众也期待更给力的政策和更刚性的制度执行,让酷热下的城市一样能送出清凉的“福利”。
“秋老虎”逼近,晴热的高温模式又将重启。近日,高新区太湖大道开出了“雾炮”车。“雾炮”一开,源源不断地喷洒出水雾,所到之处迎来一片清凉。今年,苏城街道上开启“雾炮”送清凉的还不只高新区,它的出现反映出城市消暑正在寻找新的“利器”。
城市面临高温炙烤,实际已接近气象意义上的灾害天,要缓解灾害带来的影响,尤其需要以新的消暑标准来“抗灾”。这些年,一些遭受高温袭击的城市,正在探索一些有效的方式,如有序开放防空洞,他们一方面加强管理,另一方面提供相关服务,让市民有一个纳凉的好去处。再如,有的城市增植树林,提供城市喷泉等,目的就是通过提优消暑的公共服务,给市民营造“清凉世界”。
前些天,看到一条新闻,某城市的地铁里坐满了农民工,网民就此现象也产生了争议。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目前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否跟上了?公园、商场、地铁等公共场所,城市有没有最大限度为公众提供消暑纳凉场所,这看似是百姓小事,实则考验的是城市的管理水平。现实中,缺少纳凉场所、有空调的公共场所不能向所有公众开放、城市绿化跟不上等问题,无疑是应对极端高温天气的一块“短板”,亟待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对接,更好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更多公共纳凉消暑的场所。
很显然,提优消暑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城市进行科学规划,既要不断挖掘防暑资源,又可积极拓展新的场所。像苏州围绕环古城河健身步道不断增设服务设施,客观上也为市民提供了更趋优化的锻炼和防暑之处,因为沿河的水汽和树木的遮蔽,足可以打造成一个良好的城市“休闲带”。
可以说,应对高温天是一场持久战。如今,每年伴随着时常袭来的“烧烤模式”,城市管理者如何提供更人性化的措施,考验着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一座管理更趋科学和精细的城市,面对极端高温天气,应该集思广益,拿出更多可施的良策。公众也期待更给力的政策和更刚性的制度执行,让酷热下的城市一样能送出清凉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