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特哉
考级、比赛只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学琴、练琴的成果,与加分无关、与升学无关。剔除了种种功利干扰,艺术教育才能回归正途。
苏州的艺术教育普及程度令人惊艳,仅琴童就有约8万之众。与此相呼应,各类艺术比赛也林林总总、层出不穷。那么,艺术教育以及艺术比赛如何摆脱应试的桎梏,转而变成广大青少年的育才平台呢?
首当其冲应当是处理好“为什么而学”的问题。记得早年,与艺术教育相伴的考级曾经是与升学挂钩的。也就是说,只要考级能够达到一定的级别,孩子升学时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加分。虽说此举有一定的合理性,譬如学琴、练琴、考级等等都必须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予一些“回报”
在逻辑上也说得通。不过,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带给孩子们更多的往往是负担。因为,不少家长让孩子学琴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奔着加分而去,孩子对琴究竟是不是感兴趣、有爱好,往往被忽略掉。由此学琴、练琴只会让孩子们觉得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件“苦差事”。
因爱好、兴趣而学才能在艺术教育中找到乐趣。学琴也好,
学画也罢,真正的艺术教育是美育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提高技艺,又能滋养心灵,还能领悟学习方法。仅以学琴、练琴为例,可以说是天天与大师“对话”,这与诵读古文经典异曲同工。而要想增长技艺,无非就是持之以恒地预习、练习、复习等等,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学校的学科学习应当也管用,为啥很多学琴的孩子没有耽误学业,其道理应当就在于此。
考级、比赛只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学琴、练琴的成果,与加分无关、与升学无关。剔除了种种功利干扰,苏州青少年的艺术教育才能回归正途。今后的艺术比赛才能更加出彩,并成为各类少年艺术人才脱颖而出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