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讯(记者 袁艺)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民间称“七月半”,道教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民间旧称“鬼节”,又称“亡人节”,都有着祭祀祖先、缅怀忠烈的文化内涵,并与除夕、清明、冬至等三节一起组成了中国传统节日里以祭祖为主题的四大节日。中元节还有放河灯的习俗。
吴地旧俗,中元节家家户户不分贫富都要在家过节,或上坟祭拜,表示对先人的怀念。据《吴郡岁华纪丽》记载:中元日,都在五更天用素菜祭祖,新亡者之家则更早。富裕人家还请和尚道士设坛打醮诵经,悼念先祖。后来,祭祀仪式移至下午,除用酒菜等祭祀以外,还焚烧纸钱、锡箔等。过去,在中元节这天,有善心的苏州人还会对那些没有子嗣的孤魂野鬼进行祭祀,即所谓“祭无祀”。
除了祭祀先祖,各行各业在中元节这天也会举行祭祀活动。比如,吴地农家有“斋田头”的习俗。农家在田间十字路口,用米粉团子、瓜果蔬菜、鸡肉等祭祀田神,祈祷一家老小平安,能够获得丰收。过去,苏州有很多剧院聚集了大量梨园子弟。据《吴门补乘》记载,吴地旧俗,每年中元节前后,梨园子弟都要到位于镇抚司前的老郎庙祭拜祖师爷老郎,演青龙戏。因为清朝以后,苏州的剧院大多与酒宴连在一起。每到农历五月,天气开始热起来,宴请渐稀,戏班、剧团也就停业歇夏,称为“散班”。到中元节前后,天气渐凉,艺人开始复聚,称为“团班”。祭拜老郎,实际上就是歇夏以后剧院重开锣鼓的总动员。
民俗专家蔡利民介绍说,中元夜看河灯是民间一大盛会。夜幕降临,市民扶老携幼,群集于城河两岸,万头攒动,争观河灯。头一批河灯,大多为粉红色的荷花灯,烛光熠熠,宛如一朵朵莲花盛开水面。接着是星形灯和各式鱼灯,还有各种动物灯、宝塔灯等。无数盏河灯在水上绵延一片,缓缓漂流而去,蔚为壮观,使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