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电击治疗网瘾”的新闻在网络上“炸开了锅”,网友们纷纷谴责涉事网戒中心的创办者杨永信,用不人道的方式对待青少年,斥责其行为残忍、暴力,对青少年是一种身心的双重摧残。而更令人感到震撼的是,还真有不少家长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态,把孩子们送去接受电击,这些家长无知又无奈的行为恰恰折射出杨永信提供的“服务”满足了“网瘾少年”父母的需求。而我们只要留意一下身边,就能发现,“网瘾少年”其实并没有离我们那么远,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情况不容小觑。
案例一>>
网瘾少年,熬夜打游戏, 一天只睡4小时
案例一>>
案例一>>
每年暑假,市民尤小姐家里都会来一位神秘客人——她的表弟小石。小石今年20岁,马上升大二。尤小姐告诉记者,每次小石一来,一住就是一个月,赶他都不走。原因很简单,原来小石爱上网,最爱打网游,平时在家爸妈要管,在尤小姐家则没人管他。
“我表弟从小就这样,一到暑假就往我家跑,我家客房的床垫下面到现在还藏着他以前带来的游戏光盘呢!”尤小姐告诉记者,小石最爱玩“魔兽”和“守望先锋”两款网络游戏,而这两款游戏相当费时费力,一打就要好几个小时。有的时候家里做好了饭,催他好几次都不来吃,有时候匆匆扒几口饭就又回房打游戏去了。晚上更不用说,一直打到凌晨三四点钟才罢休。有的时候睡到床上还要用手机看其他人的游戏直播,基本上每天都是抱着手机睡着的。“他现在已经对网络成瘾了,一离开电脑、手机就难受,平时没事就对着电脑,哪怕什么都不做也要开着电脑。”尤小姐告诉记者,小石每天凌晨三四点钟才睡,第二天上午九点醒了继续玩,真是一名十足的“网瘾少年”。
案例二>>
戒网瘾花了近两万元
案例二>>
案例二>>
有的家长可能认为,孩子爱上网是普遍现象,别人家孩子也这样,没什么大不了,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殊不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问题小的时候不处理,等问题大了就难处理了。
小宋出生在我市一个富裕家庭,父母都是生意人,家境殷实,爷爷奶奶对他宠爱有加,小宋从小到大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可是如今的他却被父母送到外地去读职高,和父母关系十分恶劣,母亲对他失望透顶,而这一切要从他开始沉迷网络开始。
三年前,小宋仗着爷爷奶奶的宠爱,从父母那边得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部苹果手机,从此开始了他的网游生活,同样是网游,同样是玩到凌晨三点钟,小宋因为游戏废寝忘食,白天在学校就玩手机,成绩一落千丈。老师批评无果,把他的父母找来谈话,家长回家后一顿教训,可是,小宋无动于衷。听说上海有专门治疗网瘾的中心,小宋的父母花了一万八千元,将孩子送了进去。小宋在封闭式、没有网络的环境下熬了一个月,终于把网瘾给戒了,全家人欢天喜地地把他接回了家,没想到,一周后,小宋又像原来一样了。小宋的母亲姜女士气愤地将手机和电脑全部没收,这一行为却激怒了小宋,他居然当着爷爷奶奶的面要跳楼,急得两位老人家把姜女士痛骂了一顿,手机和电脑也顺理成章地回到了小宋手里。
如今,姜女士已经对儿子失望透顶,讲道理、来硬的都没用。自从到外地上学后,小宋更是无法无天,通宵上网、喝酒、吸烟、上酒吧,父母不给钱,就问爷爷奶奶要,姜女士现在一说起儿子就忍不住掉眼泪,哭着说拿儿子没办法。
分析>>
网络世界诱惑大,家庭教育不到位
分析>>
分析>>
塘桥高中德育处副主任张荣远告诉记者,青少年“网瘾”确实是一个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如今不少青少年沉迷网络,原因是多元的。首先,网络世界光怪陆离,信息量大,娱乐性强,诱惑大,青少年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的快乐和满足感。其次,是家庭教育不到位所致。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重视,他们就会通过网络去寻找快乐。第三,青少年自制力不强、易冲动、容易受他人影响等特点也是容易沾上“网瘾”的原因。
张荣远认为,特别是暑假,是“网瘾”发作的高发期。暑假很多孩子都宅在家里,上网打游戏,一天的活动就是吃、睡、上网。而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和准大学生沾上“网瘾”的情况更为普遍。特别是有些刚刚参加完中考、高考的考生,考上了理想的高中或者大学,思想一下子就松懈了,选择通过上网来宣泄三年来的紧张和压力。“大学生和准大学生相比中学生来说,时间更多,更自由,这些孩子一旦沉迷网络,对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影响是很大的,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不思进取,整天沉迷网络、旷课、挂科,到最后被学校退学。”张荣远告诉记者,这样的反面例子并不少,甚至有的还是复旦、北大的高材生。
对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情况,梁丰高级中学心理老师俞雷认为,青少年阶段是身体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长时间上网打游戏对身体和心理都有巨大的危害,容易引起视疲劳,引发各种眼疾,长时间使用键盘,手指和手腕也容易受伤,超负荷上网甚至会引发猝死。同时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人格成长有巨大影响,容易造成人格障碍,出现心理矛盾、自闭等心理疾病。
支招>>
让“网瘾”远离孩子,重在预防与疏导
支招>>
支招>>
虽然“网瘾”对青少年有着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但是俞雷认为,对于上网,也不能一棍子打死。“首先沉迷是有标准的,不是一上网就说有‘网瘾’,家长应该理性对待孩子上网这件事。”俞雷认为,说到孩子上网成瘾的问题,主要还是看家庭教育。有些家长,孩子刚刚对网络产生兴趣的时候不以为意,不去进行适当的约束和引导,等到孩子陷入“网瘾”不能自拔的时候,着急上火,对孩子打骂责备,采用强制断网、隔离等高压方式来对待孩子,这又让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更加叛逆,亲子关系不断恶化。
张荣远认为,让孩子远离“网瘾”,重在预防。家长们应该注意,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加强监管,理性对待孩子上网,既不绝对禁止,也不放任不管。“家长一开始就要跟孩子讲清楚网瘾的危害,结合不良习惯、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包括近视、注意力涣散等进行劝说。和孩子取得共识后,进行约法三章,针对上网的时间、内容制定细则,并且要求孩子严格执行,同时可以制定一些奖惩措施。”张荣远建议,如果孩子对此有抵触,不妨将执行范围扩大到全家,家长自己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包括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如果家庭教育做得到位,孩子是很难叛逆,很难沾上‘网瘾’的,关键家长不要等到孩子陷入‘网瘾’再来管。”张荣远认为,对于大学生及准大学生,家长也不能放松警惕,大学生出门在外,“山高皇帝远”,家长确实没办法时时掌握他们的动向,但是可以通过打电话沟通联络,了解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一旦发现不好的苗头,家长还可以与学校辅导员或者孩子的舍友联系,侧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并且及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