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在城市的老新村里,许多空巢老人守望相助,给彼此带来温暖。在葑门街道觅渡社区有这样一对七旬“夫妻档”志愿者周金宝、管丽华夫妇,他们每天要忙的除了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务事和一日三餐,便是照顾好对门已年逾九旬的邻居,十年如一日。
一张船票牵出一段邻里真情
十多年前,苏州游船码头开放,那时候周金宝夫妇和尹心梅一家刚成为邻居没多久,两家人走动得也并不频繁,但平时的相处倒是十分和气,而周围住的几乎都是年轻人,唯独他们之间年龄相差得也并不是很大,所以还算能聊得来,用管丽华的话说,就是有缘分。
周金宝和管丽华看尹心梅他们几乎每天都待在家并不外出,便主动提出要带尹心梅和周文鸾出去走走。周文鸾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去,而尹心梅却因为第一次坐游船而特别兴奋。从觅渡桥码头到盘门三景,这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尹心梅向周金宝夫妇细细碎碎地说了很多体己话,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游玩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搀扶着尹心梅,担心他磕着碰着,毕竟年纪大的人可不经摔,所以之前也犹豫过,但是觉得尹心梅每天在家不是画画就是看电视肯定很闷,老人嘛也不能老是不出门,这样对心情也不好。”
从那以后,周金宝家和尹心梅家的感情便愈加好了起来,每天总要互相串串门、拉拉家常、聊聊儿女,邻里关系十分和谐,彼此之间相处得像是亲人一般。
你是我的“小六子”
自从周金宝夫妇与尹心梅一家成了门对门邻居后,看到尹心梅和他的老伴都已经80多岁,而5个儿子却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陪伴在身边,所以就经常主动帮助他们。无论是下雨天还是下雪天,周金宝在出门买菜的时候总是特意跑到对门的尹心梅家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带些什么,最后尹心梅索性就将自己家的米油钱交给了周金宝管理,而周金宝家有好吃的也会想着要给他们送过去一点。2012年,周金宝夫妇和尹心梅一家正式结成帮扶对子,只要吆喝一声,周金宝和管丽华总是能马上出现在尹心梅的家中。一个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一个修理家具、水龙头之类,周金宝和管丽华夫妇几乎揽下了尹心梅一家的所有生活需要。周金宝说道:“其实我们夫妇两个年纪也不小了,都已经过了70岁,而且子女也不在身边,但是我们这么做的原因是希望以后别人也能以相同的善意来对待我们。”
在日积月累中,周金宝和管丽华夫妇成为了尹心梅一家最信任的人。去年,尹心梅的老伴周文鸾去世,但是在她去世之前,平日里只要有什么烦心事都会向管丽华他们倾诉。随着年龄的愈加增长,周文鸾的身体经常会出现头晕、血压高的状况,儿媳劝她去孙女所在的上海医院就诊,可是周文鸾倔强地不肯同往,因为她打心眼里不想麻烦儿女,但却又不愿意将原因告诉家人。管丽华知道后,对周文鸾进行了劝解,最后周文鸾终于答应去上海医院好好地做检查。管丽华告诉记者,由于年龄相仿,所以自己和周文鸾他们更能聊得来,并且也只有老年人才更能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有时候,尹心梅还会开玩笑地说,老周是他们的第六个儿子“小六子”呢。
穿着拖鞋匆忙送诊
除了照顾尹心梅一家的日常生活,经常陪周文鸾去社区医院就诊也是周金宝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头晕、胸闷、血压高的症状,周文鸾十分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觅渡社区走到最近的杨枝卫生所一般人大概要步行半个小时,可是对于当时已年过九旬的周文鸾来说却是极大的挑战。为此,周金宝每次都会去社区先借好轮椅,再一个人慢慢地推周文鸾去看病。有时候遇上排队或是挂点滴的状况,周金宝都会耐心地在一旁等候,周金宝说,他不想让周文鸾因为儿女不在身边,心里产生那种空落落的感觉。每年下来,周金宝也不记得自己到底陪周文鸾去了多少趟医院、配了多少次药。管丽华说,虽然社区也有居家乐服务,会安排年轻的志愿者来照顾周文鸾他们,但周文鸾每次都拒绝,因为周文鸾更依赖、亲近自己和周金宝两个人。
虽然周金宝、管丽华夫妇会经常从自家的院门口留意尹心梅一家的情况,但是意外总是令人措手不及。三年前的一个早晨,周文鸾独自在院中浇花,没想到不小心脚滑摔倒在地,还磕破了头。听到了周文鸾的呼叫声,周金宝便从家里冲了出来,马上拨打了120的电话。因为周文鸾的老伴尹心梅同样年事已高,所以周金宝便跟着去了医院。后来,周文鸾的儿子赶来了,周金宝看周文鸾的伤势也并不严重,便打算回家。但是,在出了医院的门口的时候周金宝才发现,因为当时太心急,自己居然穿着拖鞋就出门了,并且身上没有带一分钱。“想着不如锻炼锻炼身体,就走回家了,幸好也就四十分钟的路程,省得再去麻烦别人。”
关于周金宝、管丽华夫妇和尹心梅一家的故事,觅渡社区书记陶文娟都看在眼里,陶文娟说道,也许周金宝和管丽华夫妇为尹心梅一家做的都是一些再平凡不过的琐碎小事,但是很多事情都贵在坚持,他们的善意在一点一滴的累积中便是大爱。除此之外,他们为社区也奉献了很多,哪里需要他们,他们便出现在哪里。比如周金宝,每周三、周六还会在社区中进行志愿巡逻,维护小区安保,一天都没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