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朱晓奕)走路、跑步、打球……全民运动的风潮正愈演愈烈,在追求健身运动的同时,各种运动损伤也随之而来。昨天,由苏州市医学会主办、市立医院北区承办的“苏州市运动创伤健康教育高峰论坛”成功举办。论坛采用专业会议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对运动损伤的防与治方面进行专业探讨的同时,还做了相关科普。
二十多岁的杨小姐,是公司的白领,平时上班坐在办公室里,下班也很少运动。一天她感觉自己腹部有了赘肉,听说仰卧起坐可以锻炼腹部肌肉,于是连续几天在家做“突击”,谁知做着做着觉得脊柱附近有疼痛感,负重后疼痛加重,自己贴了几次膏药也不见好转。
随后,杨小姐到市立医院北区就诊。苏州市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该院副院长郝跃峰诊断后发现,杨小姐已出现脊柱侧弯,存在韧带拉伤的情况。建议杨小姐采用快步走或跑步的方式来锻炼。杨小姐听从了专家的建议,一个半月后复诊时,疼痛已基本缓解。
“运动要循序渐进。”郝跃峰告诉记者,杨小姐这样的情况在年轻人中很常见,平时不运动,一旦运动起来又不注意量的控制,就很容易会受伤。郝跃峰指出,每天都应该安排一段时间做适量的锻炼,切不可工作日完全没有运动量,到了休息的时候做起“周末运动员”。
除了运动不当之外,杨小姐在损伤后自行贴膏药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郝跃峰说,门诊上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患者,认为热敷、贴膏药可以缓解疼痛,“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活血的,都会加剧肿胀和痛感。发生扭伤、拉伤后,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冰敷。”
那么市民在运动时该如何避免损伤呢?郝跃峰表示,除了合理调节运动量之外,还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比如老人的运动要舒缓一些,相对来说剧烈运动更适合年轻人。同时,运动时的防护工作要做到位,“老人在登山的时候可以拄个拐杖,分担膝盖承受的重量;年轻人虽然身强体壮,但也应该戴个护膝,保护膝盖。”同时,在走路、跑步、骑车等运动后,如果出现关节、肌肉的不适,一定要停止并休息,要是两三天后症状自行缓解了,那说明问题不大;要是一个星期后还是没有好转,要及时上医院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