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单位称稳定性差、 缺少职业规划是短板
1
本报记者 邵群 摄影 王建中
昨天上午,一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专场在市人才市场举行,80余家单位共端出2200余个岗位。记者现场采访发现,找工作挑肥拣瘦仍是许多毕业生求职时的“通病”;而许多招聘单位忧虑的,则是毕业生“缺少自身职业规划、工作稳定性较差”。
毕业生想既轻松又能挣钱
截至上午10时50分许,招聘现场已迎来400余名求职者。一家快递公司提供收派员、仓管、运作员、客服等岗位,共招近40人。该公司招聘人员向记者介绍,收派员主要负责收单,得东奔西跑,风吹日晒,平均月薪在5000元左右;客服岗位是坐办公室的,负责接电话,要与客户沟通,平均月薪在3500-4000元。“从上午收到的简历看,应聘客服岗位的占80%多”。他说,许多毕业生一坐到面前,就问收入、工作时间,他们多不愿加班,中秋节将临,大闸蟹上市在“即,还有‘双十一’等等,下半年业务要开始忙起来了,哪会有既轻松又能挣大钱的岗位等你来挑呢……”
另一家单位的招聘人员说,“我们公司有100多名员工,今年共招10多名应届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工作态度积极的毕业生是我们最欢迎的。”他告诉记者,“许多毕业生一坐到桌前,就问生产车间里有没有空调、提不提供住宿、有没有双休,有的还直接报自己的期望薪资——给人的感觉,就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缺乏职业发展规划。”
招聘现场,本市某高校旅游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孟也对记者说,从专业上看,酒店管理岗位完全对口,“但是,这类岗位竞争激烈、压力比较大、流动性也比较强,收入却一般,性价比实在不高”。
企业培训成本“打了水漂”
当天,位于吴中区的一家医药企业带来了生产操作、化学分析、技术员等岗位,要招30余人。公司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制药行业“招聘圈子相对比较小”,许多岗位专业门槛较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比较难招,专业相关的应届生是招聘的主要目标。她同时坦陈,“有的毕业生来到公司,板凳还没坐热就走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培训成本打水漂!”
记者现场采访多家招聘企业发现,签约1年即跳槽的毕业生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些应届毕业生把公司当作一块“跳板”,凳子还没坐热就走人。一家民企的招聘人员这样评价,“他们多只重眼前利益,职业定位模糊,忽视自身发展和成长”。
对此,市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士分析,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工作期望值比较高,容易“好高骛远”。有的进入企业工作没多久,看到其他企业开出工资比较高,就想着去跳槽。他认为,大学生的第1份工作对职业生涯会产生重要影响。参加工作2—3年之内跳槽是不明智的。在这段时间内,毕业生应完成“自我定位”。
这名负责人同时建议,毕业生应结合自身专业和特长,拟定一个职业规划,而不应盲目签约、跳槽,这样对自身职业发展不利。与此同时,企业也应为毕业生提供发展机会和空间,努力留住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