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9月初,各学校陆续开学,学生集中返校,在一定程度上给传染病的流行造成有利条件。市疾控中心提醒,应重视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学校和家长要提高警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谨防传染性疾病来袭。
这些病要预防
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开学后一至两周,往往是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水痘及食源性疾病等校内暴发流行的“高风险期”,学校和家长要高度重视。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丽华表示:“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场所,人员比较聚集。根据我们往年的监测,比较容易发生一些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传染病。”
前几天,市民苏女士家5岁的儿子强强因腹泻不止被她带到医院打针。她告诉记者,前一天晚上,强强吃了小半个西瓜,没想到睡觉前开始喊肚子痛,一晚上下来,小家伙拉了好几次肚子。医生诊断为感染性腹泻,强强已出现轻微脱水症状。
“9月份是学校集中开学的时间,也是食源性疾病的好发季节。”据市疾控中心防疫科科长邹艳介绍,这些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为此,她提醒,家长应做好孩子的卫生防病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吃熟食、勤洗手、喝开水,防范感染疾病。学校要加强饮用水管理,食堂经营单位、送餐单位更需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集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在操办孩子升学宴等酒席时也应注意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9月也是手足口病的易发月份。”邹艳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预防手足口病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带幼儿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托幼机构等需要加强日常环境和幼儿用品的预防性消毒、幼儿晨午检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应及时隔离治疗。
“此外,入学后,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到11月份,诺如病毒、流行性感冒也将出现发病小高峰趋势,家长们应注意日常气温变化,及时帮孩子添加衣物。平时学校里应加强宿舍、教室的开窗通风,引导学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邹艳还指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较久,是常年都会发生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相应的疫苗有效预防。
加强防控是关键
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8月24日,市卫计和教育部门召开全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会议,要求各学校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保障师生健康。会后,全市中小学校校医(保健老师)还参加了业务培训。
“全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会议是每个学年开学前后都会召开的常规会议,目的就是回顾总结上学年学校卫生防病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部署落实新学年学校卫生防病工作。”刘丽华告诉记者,“我们主要是要求学校首先做好教室、宿舍等公共区域的消毒、通风换气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要加强因病缺课网络的监测,包括晨检、午检,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再有就是要加强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以及在发生传染病疫情以后,要及时做好消毒隔离、应急接种等一些防控措施,防止传染病疫情的扩散。”
据了解,今年秋季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采用新的方法,使用苏州市卫计委设计开发的“苏州市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与疫苗补种平台”软件,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找到每一位新入托入学及转学儿童的接种信息并纳入学校班级管理,学校也可以定期通过平台查看是否有需要补种儿童,及时通知督促家长带孩子到接种单位补种。
刘丽华表示,开学后,新学年的学生体检工作即将展开。目前,我市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生健康监测机制,每年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了解和准确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做好学生的健康监测和常见病防治。“2014年起,我们对全市各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免费的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刘丽华告诉记者,2016年,市财政将专项工作经费由往年的30万元提高至40万元,用于全市适龄儿童口腔疾病干预。
刘丽华还提醒,学校要进一步抓好健康知识的普及,通过规范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专题讲座,对全体师生进行秋季传染病预防和个人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结合“9·20全国爱牙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主题宣传日,充分利用宣传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